驼铃摇醒了旅意商情
□ 梁镇川
孝义市贾庄村有一条驼铃驿道。这条古驿道,与紧邻的梁家庄村相连,长达三里,青石铺就的路面,已经磨得斑驳溜光,足有丈余宽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深宅大院,三进院落、四进院落、正院偏院,高门楼,大街门,石狮子,各式照壁、砖雕木雕,做工精细,一色青砖青瓦,晚清民国风格,大都是商家住宅、商铺、饭店、客栈、车马店、骆驼店、钱庄、当铺、镖局的遗址。
这条驼铃驿道,是晋商以及南方客商走西口,通往晋北杀虎口的必经之路。当年,红卫兵串联徒步去陕北延安,大都经过这里。陕西榆林地区的货物转运站就建在孝义。可见,在道路交通、运输工具不发达的时期,这条驿道就是通往陕西、内蒙的必经之路。
号称“沙漠之舟”耐渴耐饥的骆驼队长途驮运货物,是当时普遍而适用的运输行业。据说孝义人称“没底子财主”杜家的骆驼队就有百余峰之多。为了在沙漠恶劣环境中保持驼队的联系和安全,骆驼脖子上都得带铃铛,走起来随着骆驼脖子的揉动,驼铃“叮咚”作响,鸣奏着大漠风沙中特有的交响曲。
于是,这条驼铃驿道以及道路两旁的店铺客栈便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繁华昌盛、买卖兴隆的大街。2005年贾庄村已故党支部书记郭志强先生开辟恢复这条驼铃驿道时,我曾填过一首《满庭芳·驿道驼铃》词,赠送于他:
朵朵绒峰,悠蹄缓缓,丈量大漠遥程。来从久远,揉脖唱咚叮。古道青砖斑驳,痕迹着、岁月峥嵘。斜阳照,旗幡店栈,风雨锈街灯。
驼铃。摇醒了、乡民贾市,旅意商情。看驿道启开,宅院深庭。婚庆笙箫列阵,影偶戏,美食肴羹。三皇圣,禅声佛佑,龙脉正云腾。
应该说,贾庄村是拥有两大“国宝”的历史文化名村: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皇庙;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汉民族婚俗。
三皇庙,元代建筑,古朴典雅,规模宏大,肃穆庄重。三皇者:天皇天昊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在远古时代,盘古后裔中,三皇是最早的三位神祇,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这些人物,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创造了捕鱼打猎;发明了稼穑农耕:发明创造了文字雏形、阴阳八卦、医疗草药等,是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贾庄村的三皇庙,天、地、人三皇一殿供奉,全国稀有。正如我填的散曲《折桂令·咏三皇庙》三首,这样咏叹:
问今人何处寻源?此地三皇,尊祭如天。古刹龙蟠,苍松翠柏,神法幽玄。创捕猎伏羲结网,感神农黄帝犁田。稼穑开元,祉降人间,点秀河山。
育文明遍绽奇葩,伟哉三皇,功炳如霞。文字雏形,阴阳推演,医草研察。似雨露滋根润果,化春风孕穗扬花。绿染天涯,惠泽千家,锦绣中华。
喜今朝殿宇辉煌,彩绘三皇,神韵轩昂。法力无边,人人敬仰,烁闪威光。看袅袅祥云正绕,赏莹莹灵瑞方彰。教化山乡,慰护安康,佑助民强。
贾庄婚俗,是沿袭中国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婚俗礼仪文化,是中华汉民族风俗的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宋元时期,发展定型于明清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贾庄婚俗与孝义的民间吹打乐、民歌舞蹈、文学艺术、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男婚女嫁,乃人人大吉,家家必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品位的提高,享受民族婚礼,将成为俊男靓女结婚的最佳选择,贾庄婚俗具有广阔的市场。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满庭芳· 咏贾庄婚俗》,是这样描述的:
端霭盈门,华堂锦绣,走马灯影笙箫。俊男靓女,企盼在今朝。多少情俦蜜侣,红鬃骏,花轿颠摇。沿街巷,红红火火,銮驾彩旌招。
魂销。双叩拜,高堂天地,亲友朋曹。看洞房绫帐,月闭莺姣。喜宴嘉宾满座,酒拳酣,美味佳肴。传承久,汉民婚礼,遗产录名标。
令人感叹的是,贾庄村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文旅产业,已经有三十年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强先生慧眼识珠,瞄准本村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不辞劳苦,不惜重金,开发文旅产业。他聘请山西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多次研发论证规划,从修复三皇庙开始,扩建新村,腾出古驿道两侧的深宅大院,供商家入驻经营;还将村委办公大楼提供给戏曲爱好者王清玉,开办大型戏曲艺术博物馆;将孝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皮影、木偶、碗碗腔,以及汾孝地秧歌,剪纸、面塑、皮雕等,植入景区;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三皇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19届;同时,设置庙会集市贸易,开办古玩市场。终将三皇庙、古驿道打造成4A级景区。完全可以说,郭志强先生认准一条路,坚持三十年,为开发文旅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呕心沥血,耗尽了最后的精力。
如今,继任党支部书记郭志刚继承先兄的遗志,修建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并与周边的金龙山风景名胜区、孝河国家湿地公园、胜溪湖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同力打造,向5A级旅游景区奋进。
这正是:
三皇庙宇古禅深,
驿道驼铃摇响今。
旅意商情三十载,
功勋旷世感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