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离石烈士楼
□ 本报记者 梁瑜
清明时节,走进离石烈士楼,或伫立楼前静静凝视,或走进楼内观摩品读,或站在雕像前追忆英雄,或默读墙上烈士名录,令人顿生怀史之兴趣,骤发思古之幽情。
离石烈士楼,又名烈士园、烈士陵园,位于离石区莲花街道城内村中。建筑始建于明代,原为关帝楼。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在离石英勇牺牲的烈士,教育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时的离石县政府将此楼改建为烈士楼。
烈士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东西长25米,南北宽41米,坐落在三孔窑洞之上。据史料记载,早在75年前,塔楼上高悬“光荣万代”“死难烈士千古英名不朽”等匾额。楼内置部分烈士骨灰和贺昌、崔一生、韩昌泰烈士的画像,还陈列有抗战中牺牲的杜凤英、李秀珍等1507位烈士砖刻名录,龛顶高悬“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木匾。
与藻井相接,烈士楼内东、西、北三面壁布满反映抗日和解放离石时的彩色壁画40幅。顶棚绘有藻井图案画,墙壁和天花板上绘有表现抗战活动的纪念画80平方米,尽显肃穆庄严。塔楼四周有20通石碑,记载离石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的丰功伟绩。1958年在园内又增建“思源亭”和园门。
而今,进入烈士楼内,一幅幅生动细致的壁画映入眼帘,让人们的灵魂为之震撼。一幕幕古旧的画面,记载着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烽火硝烟。
其时晋绥根据地军民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啊! 抗战中吕梁发生的主要战斗,都栩栩如生展示在这些壁画中。
比如晋绥掀起轰轰烈烈的援军运动,有力支援了陕甘宁边区,保卫黄河,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再比如1938年2月,日寇侵占离石,所到之处,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仅著名的惨案,就有血洗大武、围剿坪头、火烧石家峁等等。即便如此,英勇的离石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在共产党领导下,高举起抗日爱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军民团结如一人,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展开斗争。王老婆山歼灭战、官庄垣反扫荡游击战、西属巴地雷战、离石城关攻坚战等战役中,获胜无数,歼敌无数。英勇的战斗中,离石儿女不惧牺牲,前仆后继,全县牺牲烈士约1500余名。终于,在1945年9月打跑了日本侵略者,美丽的离石终于重回人民手中。
青山有幸埋忠骨,如今,我们正享受着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幸福生活。烈士永远受到人民的怀念,1984年,离石县政府公布烈士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8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恢弘壮阔,而离石烈士楼也为这恢宏壮丽的篇章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亮色,烈士鲜血不会白流,望着太阳照耀下静谧的烈士楼,唯愿山河永远无恙,大地安宁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