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法割舍的日子
□ 郭雪萍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总会想起那些熟悉的身影,记忆中的留存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清晰生动。
难以忘怀那些渐行渐远的亲人,对活着的人来说那段离别的日子是痛苦的,它残酷地将人与人之间的生与死阻隔在阴阳两端。虽然时光阻挡了彼此的距离,虽然生活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然而逝去亲人的名字和样貌依然清晰地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清明节也被称作是寒食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后来兼并了寒食的习俗相传,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捧着鲜花,提着祭品,沿着山道走向深处的山林。绵绵细雨悄无声息地落下,更在人们的心里平添了几分忧愁。
清明花开,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深情。古代的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的辛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是一条回乡的路。故乡在哪儿,根就在哪儿,无论离开故乡多久,无论离开故乡多远,清明都是一条踏上故乡的归途。清明节是对生命的礼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读着古人的诗词,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感悟这份传统文明,感受生命的价值。
清明让我们懂得怀念、感恩与温暖。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清明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割舍的节日。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清明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无论是“代扫墓”还是“云祭奠”,心之所至,便是铭记,便是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