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怀念美好的少年时代

□ 张永亮

2025年05月24日 10:23:56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已快到六十花甲之年的我,回忆最多的还是少年时代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学时的情形。学校东南面有一眼安辘轳水井,旁边是一株茂盛的四季常青树,和几株桑葚树,三排校舍,学校那时候还成立初中班,招收邻村长门村的学生来上初中班。给学生做饭的是张玉生(已故 张林则父),清脆的上下课钟声犹在耳边回响,桑葚树上的黑桑葚惹得一些嘴馋顽皮的男同学爬上爬下,酸甜可口的桑葚味仿佛还在舌尖回味。

端详着泛黄、穿过四十多年风尘岁月的小学毕业班集体合影照片,我们一起玩耍、上学、成长的往事历历在目!

微信上一句“老同学”,拉近了我们同学之间相隔遥远的距离,时光老人也仿佛定格停留在四十多年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草峰山下,石桥河畔,美丽的小学校园就坐落在村庄南端。流淌着一条清清的小河,没有桥,河两岸搭的几根粗长木头,权当桥,人多了走上去木头一晃一晃的,摇摇摆摆。爬个土坡坡,学校在原石桥林场旧址。林场搬到公社所在地王狮村去了,把房子空出来就成了我们的小学校。

清晨清脆的上课钟声催我们上学,大家结伴趟过石桥河流来到校园,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下课一起追逐打闹,滚铁环、打宝、捉迷藏,玩得不可开交。放学后我们将书包扔家里,迫不及待地去爬树掏鸟窝,父母吼哑着嗓子也不想回家。

记得1981年,那时大队买回一台村里唯一的黑白电视机,每晚开演一集当时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等着开演,看得如痴如醉,第二天还要在教室绘声绘色讲述故事情节。

记得那年春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草峰山上栽树。秋季在狮子坪给队里掰玉米棒,一人负责一行,累得满头大汗。秋后队里社员们收完秋,学校组织我们班去捡拾遗留在地里的土豆、玉米等粮食。毕业那年,学校组织我们扛锹去修筑我们村到安家沟村的土石路,修了半个多月竣工,最后还获得了劳动奖励——铅笔。

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感慨颇多!当年我们栽的小树苗都茁壮成长,早已长成参天大树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无情的时光如流水般悄悄地从指缝间滑过,我们都已经不再年轻!

如今欣逢盛世,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当今社会是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为我们的发家创业开辟了广阔天地,天南地北石桥人,打工创业美名扬!好多老同学在省内外各处创业发家,颇有业绩。有维修家电、电商网络营销、电焊汽修专业户、加工大理石料、建筑领域的包工头,有奉献祖国造林绿化事业的林场场长,还有平凡善举、孝老敬老的市级模范,他(她)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乡镇工作的佼佼者、黄土地上默默无闻发家致富的平凡劳动者,他们同样也值得我们尊敬和自豪!

四十多年的岁月催人老,但我们的同学情永远年轻不老,历久弥新,真情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