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梯田叠翠 古村焕新

——石楼文旅康养绘就发展新篇章

2025年06月30日 09:22:10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 本报记者 王 洋 通讯员 李晶晶

“层层梯田似碧玉,黄河之畔好风光!”在石楼县柏卜湾村采摘园观景台,一位外地的游客手持相机,不断定格眼前的生态美景。如今,这样游人如织、欢声笑语的场景,正成为石楼县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石楼县积极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柏卜湾村的田园风光到崖头村的古朴村落,再到义牒村的清代郝家大院、君庄村的古建筑、永由村的大槐树,石楼县正以文旅康养为笔,绘制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保障

走进石楼,文化惠民的春风扑面而来。该县严格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基层文化活动“活起来”、群众精神生活“富起来”。石楼县图书馆、文化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长超数十小时,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现在来石楼旅游,不仅能欣赏到美景,还能在图书馆、文化馆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真是太棒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在参观完石楼县文化馆后,由衷地赞叹道。

石楼县始终将文化惠民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与农村文化活动建设。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扎实有力的举措,让书香浸润城乡、让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让文化的温暖与力量,化作滋养居民与游客心田的汩汩清泉,切实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文物保护领域,石楼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持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组织专业力量对各级文物开展系统性调查、修缮。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义牒村的郝家大院,青砖灰瓦间诉说着历史故事;君庄村古建筑群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展现着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文脉。与此同时,汾石高速公路、沿黄旅游公路等交通“动脉”相继建成通车,为文旅产业发展打通“快车道”,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游得畅。

盘活特色文旅资源

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做美奇湾景区、做好东征景区”。石楼县立足“黄河奇湾、红色沃土、生态田园”资源禀赋,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在柏卜湾村,游客既能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又能饱览黄河沿岸的壮丽风光;崖头村以古朴村落为基底,深挖传统文化内涵,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风古韵;而义牒村的郝家大院,则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游客探寻石楼历史文化的必去之地。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老的宅院,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气息;君庄村的古建筑群,更是为游客提供了一处了解石楼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去处。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石楼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永由村千年古槐屹立,成为传承乡愁记忆、寄托美好愿景的地标。

依托黄河奇湾、红军东征纪念馆、留村毛主席路居地等核心资源,石楼县大力发展特色景区旅游和红色旅游。目前,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青铜博物馆建设正有序推进,计划打造集科普教育、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此外,石楼县全力推出生态康养、文化康养等特色产品,持续擦亮“康养石楼”品牌。

多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石楼县在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森林、文化等资源优势,石楼县积极推动一产农业、二产农产品加工业与三产文化旅游康养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将农业资源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旅康养品牌。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到农耕文化的乐趣,还可以参与到康养活动中来,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同时,石楼县还注重教育元素、体育元素与农旅康产业的融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体育赛事等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乡村风情和农家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强身健体。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石楼县的文旅康养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我们将继续加大文旅康养产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石楼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海燕表示,石楼县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强化品牌塑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迈向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黄河奔腾不息,石楼活力涌动。如今的石楼,正以文旅康养产业为引擎,奋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