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霍宇平:给家中的危化品上把“安全锁”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2025年06月30日 09:22:10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曾经藏身于特殊场所的危险化学品,现在大摇大摆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如果危险化学品存放和使用不规范,随时可能成为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如何消除群众身边的这些“不定时炸弹”,记者就此采访了吕梁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系霍宇平老师。

霍宇平老师说,现在的家庭某种程度上就是“微型实验室”,容易成为被忽视的化学风险现场。比如,卫生间里洁厕剂(通常含盐酸)与84消毒液(含次氯酸钠)并肩而立;厨房中,去油污的强碱清洁剂与食醋相邻存放;阳台角落,用矿泉水瓶盛装的香蕉水、松节油无任何标识……这些场景无异于在家中设置了多个“微型危险实验室”。一个典型案例是,某主妇为加强清洁效果,将洁厕剂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瞬间产生的氯气使其呼吸道严重灼伤。这些事故暴露出公众对化学品知识的匮乏——正如实验室严格区分氧化剂与还原剂,家庭中的酸与碱同样需要“隔离居住”。

霍宇平老师建议,家庭危化品存放应遵循“实验室级”的简易原则:所有化学品必须保留原包装并注明成分,从“随手一放”转变为“规范操作”的好习惯,防止诸如高锰酸钾(偶尔用于消毒)与甘油(护肤品成分)接触可能引发燃烧等类似事故的发生。实验室中浓硫酸稀释必须“酸入水、慢搅拌、护目镜”,而一些家庭在使用通下水道的通渠剂(属酸碱类活性剂)时却常见赤手空拳、毫无防护。同时,随着中小学校学生实验课的增多,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越来越重要。

霍宇平老师说,建立居家化学品操作规范无需专业装备,但必须有实验室的基本理念:使用任何标注“危险”“警告”的化学品时要佩戴手套和口罩(厨房用橡胶手套即可)。尤其要注意的是,某些日常操作隐藏着专业级别的风险——用酒精喷雾消毒正在工作的电磁炉,相当于在实验室向明火喷洒有机溶剂;密闭空间使用氯系消毒剂,无异于在通风不良的实验室进行挥发实验。为此,霍宇平老师建议,家庭使用危化品应建立“三查”制度:查标签(了解成分危害)、查状态(是否泄漏变质)、查环境(是否通风远离火源)。

对于农药安全使用问题,霍宇平老师说,应该避开正午(10:00-15:00)时段,选择早晚凉爽时段作业;必须穿戴防渗透手套、护目镜、N95口罩及长袖防护服;作业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暴露部位,如出现视物模糊、肌肉震颤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农药包装上的“低毒”标识不等于安全,任何农药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都可能致命。她建议采用电动喷雾器等现代化工具减少人体接触农药,并严格遵守“施药后24小时内不进入田间”的安全间隔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