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掌中宝”成“绊脚石”
□ 阮兴时
暑假期间,手机使用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这一“掌中宝”既能为孩子开启知识宝库,也可能成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如何科学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已然成为广大家长亟需破解的教育难题。
不可否认,手机在假期为孩子带来诸多便利。随着教育类APP和在线课程的蓬勃发展,学习早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历史学习软件中,孩子可以“穿越”回古代,与历史人物对话,沉浸式感受千年文明的兴衰;在编程启蒙APP上,他们能亲手编写简单程序,培养逻辑思维。此外,许多博物馆、科技馆推出的线上展览,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艺术瑰宝和前沿科技。同时手机也是孩子重要的社交工具,通过视频通话,相隔千里的好友能分享假期趣事;借助学习小组群聊,孩子们可以随时探讨课业难题,共同进步。
但当使用失去节制,手机的负面效应便逐渐凸显。长时间沉迷手机游戏、短视频,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部分孩子甚至因过度依赖虚拟世界,产生情绪波动、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若缺乏有效引导,孩子可能接触到不良内容,对价值观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家长的智慧引导与有效监管。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将规则可视化贴在客厅,例如约定“每天娱乐类使用不超过1小时,学习类使用不超过2小时”。同时,丰富假期生活,多安排户外活动、亲子阅读等有益活动,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此外,借助手机的学习功能,鼓励孩子进行有意义地探索,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帮手而非“电子保姆”。
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只要家长与孩子携手把握好“度”,就能让手机从潜在的“绊脚石”变为成长的“好帮手”,助力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健康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