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马慧鑫
为我市转业士官点亮“转型之光”
本报讯 (记者 梁英杰) 7月2日,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优秀退役军人马慧鑫走进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的2025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适应性集中教育培训,为正在参加培训的转业士官们送上了一堂饱含深情与力量的“传帮带”课,倾囊相授宝贵经验与精神指引,助力他们迈稳迈好融入地方工作的关键一步。
马慧鑫多年来奔波全国各地,深入2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家庭,与老兵们促膝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身体情况,聆听那些炮火纷飞岁月里的英勇故事,立志要把老兵故事传承下去。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精神,他积极投身国防教育工作,走进校园、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和军营,累计开展宣讲240余场,用亲身经历和老兵故事感染上百人投身国防。
培训现场,马慧鑫讲述了帕米尔高原上四代守边家庭的故事。在那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云端上的县城”,龙吉克·卡德尔一家四代接力守边护边。从龙吉克的爷爷阿布都克力木·阿尔比克主动协同参与守边护边,成为“不穿军装的边防兵”,到他的父亲卡德尔·阿布都克力木退役后仍坚持巡逻,再到龙吉克退役后继续带着家人坚守,如今家族的第四代成员也接过了守边的重任,以军民同心之志筑起巍峨界碑。
“退役后干什么?”随着话题引向退役士兵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宣讲进入高潮。马慧鑫结合自身转业后的经历,分享了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转换身份角色,在新的岗位上寻找方向、发挥自身优势的经验。并以“做一个有光的人”为主题,激励在场的退役士兵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永葆军人本色,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他表示,军人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即使脱下军装,也要将部队赋予的坚韧、勇敢、奉献等品质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照亮身边的人,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活动,通过优秀退役军人“传帮带”的创新形式,让退役士兵们从鲜活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明确方向。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们纷纷表示,马慧鑫的分享让他们深受启发,转业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接新挑战,在新的岗位上续写军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