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辟难 休否开泰
□ 梁镇川
俭德辟难,这个成语,出自《易经》否卦象辞:“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俭,是约束、收敛的意思。辟,同避。俭德辟难,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收敛自己的锋芒,放低自己的姿态,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人为的危险灾难。
否卦是《易经》第十二卦。位于泰卦之后,泰极否来。“否”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否定的意思,读作(fǒu),—层是不善的意思,读作(pǐ)。这两层意思有关联,凡是说不的,否定的,都是不好、不可以、不满意,所以说有一个不善的意思,亦可引申为不通、阻塞的意思。否与泰相反,泰是通,否是不通。否极泰来、泰极否来,都是辩证的客观规律。
《周易》否卦告诉人们,当处在“否”(不利、不好)之时,要“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其实,当处在“泰”(通泰、顺利)之时,也应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要“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因为当处在“泰”之时,会经常面对灯红酒绿、金钱美女、高官厚禄的诱惑,稍有不慎,一纵贪欲,就会为权所趋,为利所惑,为色所迷,陷入贪婪的泥沼而不能自拔。于是,泰极而否来,不好的景况随之而来,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否卦第五爻爻辞,提出了“休否”的概念。如何“休否”呢?还是得俭德辟难,防患未然。“休否”,即打消闭塞的态势,但是,排除闭塞,恢复泰平,毕竟潜伏着危机,毕竟是由否而泰的转化时期,必须时刻警惕到失败,又当戒惧。
可见开泰困难,保泰不易。孔子在 《系辞传》中,引用这一爻辞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这就阐明了休否开泰的关键所在。
否卦阐释的是由安泰到混乱、由畅通到闭塞的时期,人们应当遵循的一些应对原则。当此反常时期,人们应当提高警觉,约束收敛自己的言行举止,巩固团结,坚定立场,伸张正义,以防患于未然。也应当明确,泰极而否,是必然现象,自然规律,人力难以挽回,应当坦然承受,先求自保。小人恬不知耻,一旦得势,无所不用其极,尤其应当警惕,避免遭受伤害,作无谓的牺牲。当小人势力显露衰败迹象时,也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谨慎,集中力量,把握时机,给以致命一击。应当特别防范小人穷凶极恶的反击。泰运之初,常不忘先忧之攘;安宁之日,应以否为先,以喜为后,然后,否去而泰可保。应当明确自然规律的运行法则,否泰之机,相为循环,否极必然泰来,黑暗不会长久,曙光就在前方,所以应当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因应时机,休否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