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深耕教育沃土
采访对象:临县胜利坪学校教师秦巧俊
□ 图/文 本报记者 罗丽
“秦老师,您还记得吗?我是您的学生啊!现在我也成为一名老师啦!”近日,在临县城内广场上,一位年轻教师握着退休教师秦巧俊的手,激动地说道。这样温暖的场景,对于教学三十多年的秦巧俊而言,早已是生活中的寻常片段。
秦巧俊今年64岁,退休前曾是临县胜利坪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在这个九年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秦老师一教就是三十年,她用自己一生的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学语文,孩子们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农村孩子的生活里不缺素材,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的勇气。”这是秦巧俊在语文教学中始终秉持的理念。学生张强曾是班里的“语文困难户”,作文常常只写两三句话,字迹潦草。秦老师发现他喜欢观察村里的老槐树,便鼓励他每天写一句关于老槐树的话。渐渐地,张强的句子越来越生动,最终,张强的作文被秦巧俊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那一刻,张强眼中的光芒让我至今难忘。后来,他还跟我联系,说读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在在太原工作呢。”回忆起这段往事,秦巧俊的脸上满是欣慰。
从教多年来,秦巧俊始终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在担任班主任的10多年时间里更是投入了全部身心。上世纪90年代初,有名学生家长因家庭困难想让孩子退学回家种地,秦巧俊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家访,劝说孩子父母打消这种想法。她和家长聊孩子的进步,分享身边“靠读书走出乡村”的真实事例……在秦巧俊的努力下,这名学生家长终于改变了想法,同意孩子重返学校。
2016年退休后,秦巧俊的生活依然与“语文”“教育”相连。她把家里的书房整理成“阅读角”,给年幼的外孙和周边邻居家的孩子讲故事。有时,学校的年轻教师遇到教学难题,也会向她请教,她也总是热心地和年轻老师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点亮者、梦想的守护者。”在2020年的教师节活动上,作为退休教师代表,秦巧俊在分享从教心得时这样说,希望年轻教师们把培养好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坚守当初的执着与热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