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运动赛场
——兴县蔡家会镇全民趣味运动会“赛”出乡村文化好图景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初秋的兴县蔡家会镇,阳光洒满镇文化活动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趣味运动会正让这里变成欢乐的海洋。连日来,从全镇各村赶来的乡亲们早早聚集在此,有的围成一圈搓起了玉米,有的套着布袋蹦跳前行,有的瞄准篮筐专注投篮,还有的用筷子小心翼翼夹着乒乓球。搓玉米的沙沙声、投篮的喝彩声、袋鼠跳的欢笑声与村民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这场将农事劳作与体育趣味巧妙融合的赛事,不像传统运动会那般严肃,却带着浓浓的乡土味与烟火气,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乡村文化的土壤里绽放出别样的活力与温情。
在“徒手搓玉米”比赛区,金黄的玉米棒整齐摆放在簸箩里,参赛村民们摩拳擦掌。随着一声哨响,选手们双手翻飞,玉米粒如金珠般簌簌落入容器,村民们额角渗着汗珠,嘴角却挂着笑意:“这活儿干了一辈子,没想到能站上赛场。”短短几分钟,赛场边就堆起一小堆金灿灿的玉米粒,这既是比赛的成果,更是乡村生活最本真的印记。
相邻的“颗粒归公”赛场同样热闹。选手们用筷子夹起乒乓球模拟秋收归仓,有人动作娴熟稳如老手,有人急得额头冒汗,围观村民的笑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感叹:“这夹的是乒乓球,比的是咱庄稼人细心过日子的本事。”这两个源自农事的比赛项目,把田间地头的日常劳作变成了赛场竞技,让乡村文化有了最鲜活的载体。
“加油!快到终点了!”在“袋鼠跳”赛道旁,村民们自发组成的拉拉队喊声震天。选手们套着布袋蹦跳前行,有人步伐稳健,有人不慎摔倒,爬起来继续跳跃的模样引得全场大笑。比赛场上,无论是年轻小伙还是中年妇女,白发老人还是半大孩童,都全身心投入到参赛项目中,在阵阵欢声笑语中体验竞技游戏的独特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
据了解,运动会设置的“徒手搓玉米”“颗粒归公”“趣味投篮”“袋鼠跳”等项目,每个都带着乡土烙印。镇里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项目是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既能让大家玩得开心,又能勾起乡村记忆,这就是最实在的文化传承。”这些将农事劳作与生活场景巧妙融入运动的特色项目,不仅让整个赛场始终充满欢乐祥和的氛围,更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悄然考验着团队的默契协作能力,乡亲们在并肩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欢声笑语中凝聚起乡村建设发展的强大向心力。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不管是搓玉米还是投篮,都觉得相当有趣,希望镇上以后能多搞这样的活动,下次我肯定还会继续参加。”村民沈建军在比赛间隙开心地说道。村民张瑞勤也难掩兴奋地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趣味运动会,感觉特别有意义,尤其是搓玉米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的时光,特别有生活乐趣。这样的活动真的能丰富我们农民的业余生活,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兴县蔡家会镇党委政府锚定“民生为本”发展理念,将“全民健身”纳入民生实事重点推进,通过创新体育文化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实现乡村治理、产业培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三箭齐发”,让“健康生活、快乐运动”理念融入乡村肌理。
在产业富民与文化惠民的双轮驱动下,该镇既培育壮大杂粮、玉露香梨、红枣等特色富民产业,又推动“村BA”篮球赛、传统秧歌展演、乡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硬件设施持续升级的乡村赛场,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供给,不仅彰显着该镇党委政府聚焦民生需求的赤诚初心,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鲜活实践,蔡家会镇首届全民趣味运动会成为点亮乡村生活的新坐标。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盛宴,让欢声笑语洒满乡村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绘就出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乡村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