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三国:一修一剪雕琢城市“容颜”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刘转转
清晨,来自市花卉管理公司的薛三国和同事早早来到离石区八一街的小游园。一个月过去了,又到了给花草树木“理发”的时候。只见薛三国手持大剪刀,“咔嚓咔嚓”修剪得飞快——剪去多余的部分,低头细看,再退远几步打量整体轮廓是否圆润,遇到够不着的地方,还得架上梯子。随着剪刀挥动,空气中弥漫着绿叶的清香气。两人默契配合,将树木修剪出各式造型:蘑菇形、圆球状,还有扇形。“我们早上七点半就过来了。树跟人的头发一样,一个月就得修一次,不然乱糟糟的,不好看。”薛三国一边忙活一边说。
这看似轻松的活儿,实则藏着不少门道。记者接过剪刀尝试修剪时,才发现这把剪刀又重又长,需要不断挥动双臂才能协调操作。更不容易的是,还得兼顾整体造型,不能光埋头修剪。只一小会,记者的手臂就已微微发酸。薛师傅笑着说:“我学了一年才敢上手,别小看修剪,既要技术,也要审美。”十年如一日的劳作,让薛师傅手掌结满厚茧,却也练就了精准的眼力——哪根枝条该留,哪处芽点要护,都在他心中有着清晰的图谱。
小游园虽然不大,修剪起来却颇费功夫。不知不觉间已临近中午,十一点半左右,修剪工作接近尾声,最后一项任务是用绿篱机将绿篱修割整齐。伴随着“嗡嗡嗡”的声响,只见经验丰富的薛师傅早已从工具包中抽出绿篱机,动作娴熟地启动开关。这台重达18斤的设备在他手中稳稳运行,既要掌控合适的力度,又要保持精准的平衡,才能修剪出整齐划一的效果。薛师傅全神贯注,屏住呼吸,双眼紧紧盯着修剪面,确保每一处都平整如线。他的手臂随着绿篱的轮廓平稳移动,所过之处,原本参差不齐的绿篱变得规整划一。当最后一段绿篱修剪完毕,关掉机器的刹那,他的额头上早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每天来晨练的王阿姨赞叹道:“这里环境好,看着就舒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片美丽风景的背后,是园艺工人们一年四季的默默付出:春天弯腰播种,夏日挥汗修剪,秋季清扫落叶,寒冬除雪护绿。每一季都有不同的辛苦,但他们始终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美丽。
望着修葺一新的园林,薛三国语气里满是自豪:“很多公园的绿植修剪都有我们的参与,虽然辛苦,但看到游客们开心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