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当“红娘” 企业得良才
我市创新“带编入企”机制破解引才困局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在氢能装备车间调试新设备、为铝镁新材料研发攻克技术瓶颈……这个秋天,15名带着事业编制的青年才俊,成为我市重点产业链上的“最强大脑”。随着近日首批“带编入企”人才签约仪式落幕,我市以“政聘企用”模式打通人才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针对企业“引才难、留才难”痛点,市委、市政府出台《吕梁市使用事业编制引育重点产业人才实施办法(试行)》,采取“编制在事业单位、服务在企业”的柔性引才机制。通过“企业点单—政府配单—人才接单”模式,首批为铝镁、特钢、装备制造、固废利用及电子商务6个重点产业链精准输送15名人才,实现“编制归属不转、人才服务下沉”。
此次“带编入企”实行政聘企用模式,15名产业人才与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及6家派驻企业代表签订三方协议。引进人才可保留事业编制身份,深入企业开展创新服务。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作为人才编制归属单位,将与企业共同做好对人才的后续管理服务。
“事业编制引才政策为我们这些有志回乡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了稳定保障和专业平台。”即将入职一家氢能企业的签约人才王雨果表示,将珍惜机遇,发挥专长,把个人成长与吕梁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
企业代表纷纷坦言,人才“带编入企”是一次双赢的制度创新,这一模式既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为企业注入了急需的创新活力。各企业将依据人才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配套科研资源,创设良好环境,助力人才迅速融入岗位、专心干事创业。
目前,新引进人才已与用人企业围绕岗位职责、重点工作、职业规划及服务保障等完成深入对接。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县两级组织、编办、人社、科技、工信等相关部门将持续强化跟踪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产才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努力推动人才服务企业创新结出硕果,为吕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