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科技馆
趣味科普让科学“触手可及”
本报讯 (记者 罗丽 通讯员 冀美丽) “快看!火焰里‘长’出蛇了!”在交城县科技馆内,“法老之蛇”化学实验中,火焰中奇妙的“蛇”状物质随气体膨胀慢慢舒展,如同沉睡的法老之蛇悄然苏醒。这一番魔法般的变化,引得围观的孩子们阵阵惊叹。这座山西省首个县级科技馆自去年9月开馆以来,通过趣味实验、互动体验、田间科普等多元形式,让深奥的科学知识“活”起来,累计接待公众超4万人次,成为激发大众科学热情的“科普摇篮”。
推开交城县科技馆的大门,1500平方米的场馆内,5个常设主题展厅各有洞天:“科学殿堂”里,力学原理通过互动装置变成可触摸的“力的游戏”;“创新交城”展区,本土企业的科技成果让参观者看见身边的创新;“趣味数学”板块,抽象的几何图形与数列规律,化作能拼接、可操作的模型……105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里,130余件展品没有一件是“仅供观赏”的。
“以前觉得科学是课本里的公式,直到在这里亲手组装了飞机模型。”刚完成模型放飞的王宇辰说,从学习空气动力学原理,到用零件一步步拼出机身、机翼,再到看着自己组装的模型冲上天空,“突然就理解了‘升力’到底是什么。”这样的体验,正是今年科技馆推出的“玩转科技馆”系列活动的核心——每月两场主题活动,从化学实验到机器人编程,从天文知识科普到手工模型制作,让科学从“被动听讲”变成“主动探索”,参与者在互动中触摸科学脉搏。
“这种直观的科普实验,特别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不只是课本里的公式。”科普志愿者韩锋说道。除了馆内活动,科技馆还将科学服务延伸至基层,借全国科技者工作日、全国科普月等契机,邀请中国科学院神舟飞船能源系统设计师王鹏鹏引领青少年“逐梦航天”,组织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深入8个乡镇开展“科普助春耕”活动,联合环保组织推进“绿色发展兴乡村”化肥下乡行动,更与高校、企业共建博士创新站赋能特色产业,让科学成为助力发展的“实用工具”。
截至目前,交城县科技馆已培育出9名山西省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得者、7名市级科技竞赛获奖者,其“书本知识+研学体验”的融合的模式还吸引新疆第六建设兵团五家渠市科协代表团专程前来交流。“我们希望这里不只是一个场馆,更是一颗‘创新种子’的培育基地。”科技馆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丰富科普形式,让创新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持续推动科学“走进生活、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