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见”这口吕梁味!
——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线探访

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检查沙棘饮品。
□ 本报记者 韩笑 王洋 张喆琼
金秋时节,走进交城县庞泉沟待见有机沙棘基地,连片的沙棘林,橙黄的果实缀满枝条,饱满得几乎压弯枝干,风一吹,果穗轻晃,带着山野清香的气息漫开,每一颗果实都透着自然孕育的鲜活劲儿。
它们不仅是吕梁山深秋里最亮眼的景致,更藏着转化为产业价值的巨大潜力——“待见”,这家仅成立四年的年轻企业,以线上销售为突破口,让吕梁沙棘从山间野果一步步走进全国千万家庭,成为风靡市场的“健康潮饮”。
近日,记者深入交城县西营镇城头村,走进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这颗“金色野果”蜕变为“产业金果”的幕后故事。
每一口沙棘都是“放心味”
推开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冷库的厚重铁门,一股裹挟着沙棘清冽香气的寒气瞬间涌来。
记者肩头一缩,下意识裹紧外套,牙关还轻响了声。
冷库内,金属货架上一袋袋冻得紧实的沙棘果堆叠如山,袋口透出的橙黄在冷光下鲜活耀眼。指尖轻捏一颗凑近唇边,冰碴刚触舌尖便化开,下一秒,沙棘特有的酸劲儿裹着清甜炸开,顺着喉咙漫进心底。
这,正是“待见沙棘”品质的起点。这份“放心味”,从冷库的“黄金原料”开始,贯穿了每一个生产环节。
在公司研发质检实验室,质检员张改叶正盯着面前的沙棘原浆逐项检测:先观察外观是否澄澈,再品鉴滋味是否纯正,接着精准检测糖酸含量,最后严查微生物指标。“必须确保每一件产品都不含超标菌落,合格了才能往市场送。”她的话,道出了“待见”对品质的极致坚守。
而这份坚守的源头,在吕梁山深处。待见的沙棘全部来自位于庞泉沟的待见有机沙棘基地,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孕育的沙棘果甜得透、酸得爽,是天生的好原料。
这份严谨,从地头一直管到车间。8条先进生产线从鲜果清洗、压榨,到PET瓶果汁、玻璃瓶原浆、口服液灌装,全程无缝衔接;8000吨产能的PET沙棘果汁饮料生产线,为线上订单提供了稳定供给;4000立方米冷冻库则进一步提升了沙棘果储存能力,让原料始终保持新鲜……
“咱用的NFC鲜榨工艺,就是为了留住维生素C和黄酮,就是为了让顾客喝到吕梁山的‘自然馈赠’。”生产厂长张祖峰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厂里有果汁、原浆、沙棘油等好几个品类,不管是日常解渴,还是养生需求,都能满足。
每一场直播都裹着“吕梁甜”
有了品质这颗“定心丸”,吕梁沙棘才能在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待见”的名字也随着酸甜口感走进千家万户。
走进公司电商运营中心,与冷库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几台电脑屏幕亮得晃眼,年轻的运营人员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有人对着镜头演示沙棘原浆的冲泡方法,有人快速回复订单咨询,屏幕上跳动的实时销量、不断刷新的物流信息,勾勒出线上销售的火热图景。
“去年线上销售额将近一个亿,核心客源都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现在‘待见沙棘’在抖音平台已是沙棘品类的线上第一品牌!”公司销售负责人张鑫指着后台数据,话语里满是自豪。
这份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待见”深耕“互联网+沙棘”模式的结果。
回溯待见的发展路,“待见”的“线上基因”早从十多年前就扎了根。早在2009年,创始人陈志辉就以“一人、一台电脑、一条网线”起步,在家乡交城做电商,专卖当地特产;2012年又添了天猫店铺,把交城骏枣卖到了全网前五;2019年,眼看传统电商受短视频平台冲击越来越大,陈志辉果断带领团队转向抖音等直播渠道,为后来的爆发埋下关键伏笔。
工厂筹建后,“待见”又招兵买马组建38人大学生电商团队,形成覆盖传统平台与直播渠道的成熟矩阵。
“以前消费者想买沙棘产品,要么找不着靠谱渠道,要么怕买到劣质货。我们就通过直播把生产车间‘搬’到镜头前,一边展示鲜果压榨过程,一边讲沙棘的营养,让‘天然健康’不是空话,而是能看得见、摸得着。”一位抖音主播笑着说,去年和董宇辉等知名主播合作后,品牌名气一下涨了不少,单场直播最高卖出去10万瓶。
当沙棘的酸甜通过屏幕传递出去,“待见”这个品牌,也成了消费者心中“靠谱吕梁味”的代名词。
每一环链条都攥紧主动权
线上的爆发式增长,让“待见”看到了吕梁沙棘的产业潜力,但这家企业并未止步于“线上卖货”。
“光线上卖得好不够,得攥紧产业链的主动权,不能总替人打工。”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辉的这句话,点透了企业从“代工贴牌”到“品牌自主”的转型关键。
早年的“待见”,曾靠承接订单、代工生产谋生,利润微薄且话语权弱,相当于“为他人作嫁衣”。
而如今,依托品质把控与线上优势,“待见”已搭建起“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布局。在研发端,与山西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产业学院)、太原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深挖沙棘“药食同源”价值;在品牌端,取自山西方言“喜爱”的音译“待见”二字,配上“因味而待见”的口号,把乡情与味道绑在一起,圈粉无数年轻人;在合作端,“待见”和与辉同行、东方甄选等头部直播团队,以及中国邮政、华润超市等渠道方联手,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放量”的良性循环。
更长远的规划还在后面:5年内建成万亩沙棘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原料,慢慢形成“采摘—粗加工—深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
“以前是别人要啥咱做啥,现在是市场需要啥,咱就研发啥。”陈志辉说,公司还计划向华北、西北布局线下渠道,生产目标要比去年翻一番,“咱要让‘待见沙棘’,不只是线上爆款,更是沙棘行业的领头军。”
每一份收入都暖了老乡心
当吕梁沙棘的产业蓝图在山野间铺展,发展的红利也循着产业链条,稳稳流进了老乡的生活里。
在“待见”的发展路上,“让老乡过好日子”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入产业每一步的实在行动。
2022年,西营镇党委以“党建+产业”模式,牵头城头村党总支盘活了村内30亩闲置厂房,把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进了村;同年,公司拿到交城县50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投资8000余万元建起年产8000吨沙棘果汁饮料项目。
这一来,城头村集体按协议每年享受6%产业资金分红,年增收入30万元,村集体经济有了“活水”。
2023年,城头村成功申请到70万元年产1000吨沙棘原浆口服液生产线建设项目扶持资金,村集体年增收再添4.2万元;与此同时,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增建了一条沙棘原果压榨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万吨玻璃瓶沙棘饮料生产线,岗位多了,村民就业的机会也跟着多了。
如今,“待见”为城头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近100个岗位,不少留守妇女、剩余劳动力,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在家就是照顾老人孩子,没个收入来源,心里总不踏实;现在在厂里包装车间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日子有奔头了。”村民张倩的话,道出了当地不少村民的心声。
如今,城头村集体年稳定收入已达34.2万元,“党建领航、产业兴村、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成型。
采访临近尾声时,记者一行从生产车间走向物流区,只见一箱箱贴有“待见”标识的沙棘产品整齐码放,即将通过运输车发往全国各地。这份来自吕梁山的“金色馈赠”,正从深山直抵北上广深的消费餐桌,也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从吕梁山里的野生沙棘,到冷库中的“黄金原料”,再到全国热销的“健康潮饮”;从一人一台电脑的创业梦,到带动百余人就业的产业标杆,待见用四年时间,把吕梁沙棘的酸甜,酿成了产业发展的醇香,也酿成了老乡们日子里的甜。
这口“待见”的吕梁味,不只是沙棘的酸与甜,更是产业的奔头、乡村的希望,是吕梁大地上最让人稀罕的烟火气。如今,这家年轻的企业,正带着这份“待见”的初心,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稳稳地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