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荣:初心不改为民情
在方山县麻地会乡胡堡村的山梁上有一座300m3蓄水池,蓄水池里的水是从维修的2口水源井里抽的水。蓄水池和水源井是胡堡村第一书记李吉荣2017年12月到岗后通过开展摸底调查为群众办的实事。在调查过程中,吃水问题被村民经常提及,李吉荣积极作为,争取21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在村里原有一座水塔的基础上,又新建一座水塔和新修了10个检查井,对胡堡村人畜饮水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实现了全体村民24小时供水,因此他也成为了村民口中“能解决问题的李书记”。
“渠大爷你去哪啊?”“张大娘,你病好点了没?”……在田间地头,在活动场所,在乡间行走的路上,李吉荣都会主动上前和村民打招呼。
在李吉荣看来,“为人民服务”并不是口号,他一直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谈起入党初心,李吉荣说,他感觉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他想投身于党的事业,去奉献自己的青春。
2017年12月,刚刚入党的他,担任了胡堡村“第一书记”,这也是他第一次常驻基层开展工作。如今,李吉荣已然转变身份,适应了基层工作,找准了发挥自身价值的位置。
改变,从驻村开始。李吉荣迅速转变角色,与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多方询问考察,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一年多来,他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了班子的团结,增强了组织的战斗力。
“李书记刚来时,我觉得他‘书生气’很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下来仅仅是为了‘镀金’,没指望他能给我们多大帮助,但慢慢发现,在他的带领下,村子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对上对下工作的衔接和老百姓对村委工作的支持程度等。”胡堡村党支部书记雒栓大说。
基层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执行者,是党加强同群众联系的直接实践者。如何加强村里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带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这是李吉荣到村后思考得较多的问题。
“刚来时,村干部做事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相互埋怨、相互推诿的现象。”李吉荣说,这导致了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为滞后。
李吉荣积极去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逐个交流想法,并分析当前村里存在的问题。工作开展前,他召集村干部商讨,再拿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此外,村里还加强了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开展“三会一课”,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对于村里少数阻碍工作开展的村民,李吉荣积极向村里的党员和有威望的群众取经,通过说服教育,调解,以理服人。“李书记和蔼可亲,工作很认真,我作为老党员也很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村民杨贵荣说。
就这样,依靠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支持,尊重村民的意愿,李吉荣把胡堡村的人心又慢慢聚拢了。
“刚到胡堡村时,发现村里无大规模的产业,但知道村里一直从商的张俊平有流转土地的想法。”李吉荣决定依托村致富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
李吉荣与张俊平商量,并与其他村干部和村民沟通,对该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扶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李吉荣的鼓励下,张俊平带头先行,租赁村民农田130亩发展高粱。在张俊平的带领下村里贫困户也纷纷表示愿意发展特色产业。为此李吉荣为24户25人贫困户争取到了每户5万元的小额贷款。与此同时,李吉荣依托本村企业庞泉重型机械制造厂,解决了42名贫困户就业岗位,每月工资达到了2000多元;依托县扶贫资金入股光伏、肉牛产业,个户收益分红分红达到了300元/人。
据了解,2018年,胡堡村发展高粱168亩、马铃薯400亩、玉米740亩、小杂粮460亩等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都喜获丰收。
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进村路两旁,绿油油的树苗茁壮成长,在此走一走,心情大好。该村村委会主任张润平说,这条进村路投资24万元3000多㎡,就是李书记来后硬化的。现在村里的垃圾和堆放物都能及时清理,各家也很注重整洁,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李吉荣驻村后,发现村里的排洪渠不畅通,生活垃圾也不能及时清理,于是他争取到了16万元专项资金,修建了180米的排洪渠,与此同时,并利用20万元环境整治资金新建垃圾池7个,摆放垃圾桶15个,购买小垃圾车4个,清理环境死角7处、疏通河道350米,累计清理垃圾1000余方。现在,走在胡堡村里,每走一段距离就会看见一个垃圾池,村民也都自觉将垃圾投放到此,环境卫生有了提升。
作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的年轻干部,李吉荣时刻以“勤”修身,以“干”为先,练就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敢于“涉险滩”的能力,敢于“闯难关”的气魄认真工作。时刻为群众服务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党员、同事、群众的好评。
如今的胡堡村,村道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散发着乡村走向振兴的动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