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岚县“生态+扶贫” 走活富民一盘棋

本报讯 “吕梁市探索的农民‘造林合作社’,每户一年增收4000多元,造100亩林可以稳定脱贫8人。”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山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为山西指明前进方向的同时,也将全国的目光吸引到吕梁市生态扶贫上来。

顺着习总书记的目光,我们殷殷追寻,来到了最早提出“合作社造林扶贫模式”的地方——岚县。在这儿,笔者见到了该县林业局负责人:“2016年,我们岚县在省林业厅的指导帮助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小规模试点,引导贫困群众先后成立了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由其中31个合作社承揽3.3万亩造林任务。”在具体操作中,该县政府结合林地实际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由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提供技术服务,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以上的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前期垫资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再购买。而且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为贫困人员所有,造林后,仍由贫困户对林木进行长期管护,由政府出钱购买管护服务。“林为自己而造、树为自己而管”,合作社造林这一既能让荒山增绿又能让农民增收的“双赢”扶贫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贫困户的欢迎。2017年实施营造林总任务13.87万亩,全部由102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实施,涉及贫困人口5155人,预计收入2000万元。森生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林得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一个个造林专业合作社犹如雨后春笋成长了起来。目前,岚县共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02个,覆盖12个乡镇121个村5155名贫困人口。

除此之外,生态护林员也是岚县为贫困户寻找的一条脱贫“路径”。近段时间,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家住王狮乡府台村的54岁贫困户李国民一直忙着护林工作,没有停下巡察的脚步。“现在我管护的范围是3200亩林地,每个月至少得巡察22天,每季度我都能得到2500元的工资,而且我家16亩退耕还林地流转后种植了沙棘,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第一年每亩500元的补贴标准,还能获得8000元,再加上今年造林务工的2000多元收入,年底脱贫绝对没问题!”谈起日后生活,李国民信心十足。

绿荒山、富群众、促民生。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岚县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打出了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林业资产收益等一系列生态扶贫组合拳,成为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县域典范。 (薛卫平 梁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