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孝义

匠人初心范树仁:扎根土地 匠心为民

你,是田间地头的“及时雨”,扎根土地,一心为民,三十载风雨沧桑,你为菜农鼓起“钱袋子”,为市民稳住“菜篮子”。

范树仁,孝义市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他在菜地里一蹲就是三十四年,见证了整个孝义蔬菜产业的发展,浇灌出万千菜农心中的绿洲。

1983年范树仁从吕梁农校毕业回乡,怀揣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他选择了整日与泥土、肥料、禾苗为伴,这一干就是34年。乡间小路留下了他指导蔬菜大棚建设不息的脚印,田间地头洒下了他传授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辛勤的汗水……

如何提高菜农积极性,让他们从大棚中真正受益?他去榆次、跑太谷参观温室大棚,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服务水平。1996年去山东寿光取经回来后,建起了第二代蔬菜大棚。这一年,孝义的蔬菜大棚发展到600多个,每个大棚的收益达到3万多元。

为解决保温措施差、不牢固、采光面积小的问题,范树仁大胆对大棚进行改造。将蔬菜大棚跨度增加到8.5米,采光角度增加到30度,棚顶全部使用卷帘机。这种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当年被确定为该市的标准大棚,次年在吕梁市推广。从八、九千元到五、六万元,绿色蔬菜大棚真正鼓起了孝义农民的钱包,这背后深藏着范树仁同志的无私和付出。微小的数字变化,让大棚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而真正要实现高产,离不开蔬菜新品种及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支持,范树仁研发的这项技术曾斩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

范树仁编写了适合该市推广实施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技术规程,帮助指导建立了省级和国家标准化示范园区,帮助指导该市10个企业、40个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5000余亩,为该市的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研发了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构型,引进试种荷兰布里特长茄等100多个新品种,还帮助指导梧桐山药认证成为国家地标产品。多年来,他主讲的技术培训达到200多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万多人,编写了《早番茄套种架豆角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等30多篇技术指导文章。

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80%的时间都在下乡,咨询电话一天不知要接多少个。他说:一名蔬菜技术员,不仅要指导农户种菜,更要把这一手技术让农民掌握,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付出必有回报。范树仁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吕梁好人”、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吕梁市“优秀科技人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诸多成绩和荣誉,他始终不骄不躁,依旧天天奔波在孝义每一个需要他指导的蔬菜大棚中,继续着一个最基层农技干部的最平凡的工作……

扎根基层,淬火成钢,范树仁在种菜这件事上成就了自己的劳动之美,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细节、技术,他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人至中年,他依旧忙碌在一线,他一辈子似乎只做了一件事——种菜,又似乎做了很多事——服务孝义每位菜农。

劳动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更多的是这样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奉献,范树仁用这三十四年的姿态,成就着这“微而著”、“小而实”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