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聆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 张 连

人们生活在一起,常常需要沟通。良好的沟通,就需要聆听对方。聆听就是尊重对方,耐心地倾听对方,了解对方心中的感受。师幼之间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就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就有的创造力和思维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决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聆听学生讲话虽然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但它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如何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聆听幼儿的策略,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点简单阐述:

一、真诚聆听,全心投入

真诚可以为师幼双方的交流创设一个温暖、亲切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坦露自己的思想,以真实的心与教师交流。比如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会完全把老师当成朋友,七嘴八舌地把自己家或者亲戚家发生的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建议,孩子们往往会欣然的接受,把语句从新组织再讲一遍。再比如,在组织幼儿诵读儿歌前,提出有关诵读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通过示范来告诉幼儿如何通过声调的起伏来或词句间的停顿来表达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在他们诵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微微前倾的姿势、聚精会神的表情、蕴含温暖与支持的视线接触,来传递“我还在倾听,请你们继续说吧”的信息。通过真诚地聆听,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幼儿的交流中,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保持耐心,听懂幼儿

对孩子而言,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理。在幼儿园生活中更是如此,孩子们除了与同伴间的对话,经常会选择把好听的、好玩的、好笑的事情讲给他们的老师听。为了使教师能正确的理解幼儿,保持在听的过程中的耐心,师幼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由于他们语言发展的不完善,他们的话语中往往会伴随着“童语”的出现,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往往会成为教师聆听幼儿时的障碍。那么作为聆听者,教师一定要学会理解,感受幼儿话语中的情感。记得有一天早晨,刚踏进班级的王歆逸便兴致极高地跟我讲她妈妈有了小弟弟的事,当时我草草回了一句“噢,真好”,便去忙我的事情了。到了游戏时间,歆逸一直跟在我左右,似乎是有事要对我说,我便应答上了一句“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她说:“老师,我妈妈肚子里有小弟弟了。”“你上午不是对我说过了吗?我说我知道了呀”当时我已经有点烦躁了。可让我深感愧疚的是,她却说了一句:“老师,你蹲下来一点好吗?我早上没听到你说的话。”那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负责任,转身蹲了下来,耐心听歆逸说她关于未来小弟弟的事。“蹲下来聆听孩子”,这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在教师和家长中却甚少践行者。蹲下来,你会更好地聆听孩子的话语,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三、及时反馈,润泽心灵

我们常说:反馈是聆听的终极目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那些与答案有关的话语进行反馈,对与答案无关的话语也要反馈。因为那都表达了幼儿的欲望和情感,及时且恰当的反馈会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当教师提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后,孩子们思维活跃,但是.教师对儿童的表述似乎并不感兴趣,因为其关注点只集中在教学计划上,对孩子们发自内心但与教学答案不符的这些话语,只是听到了而已.并没有做出任何反馈,直到有一位幼儿能说出令教师为之一悦的话语,或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期待的声音终于出现了。这种声音虽然与教师的答案一致,但是,既不是幼儿的需要,也不符合幼儿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采取赏识教育方法,对表达过自己想法的孩子予以“你真棒!”“你的想法真不错!”等赏识的话语进行反馈,营养他们的大脑,润泽他们的心灵。

通过聆听,多年来,笔者和所带的幼儿及家长普遍建立起了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幼儿在老师面前处于放松状态, 心里的悄悄话都能给老师尽情倾诉,与老师建立了朋友加亲人式的友好关系,幼儿园阶段的教育目标得到较好完成。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但在正常教学期间喜欢和老师打成一片、 说说心里话, 即使在周末也愿意和老师呆在一起, 甚至在幼儿园毕业之后较长时期还和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这说明在孩子的幼儿园这段人生的启蒙期间,所采取以密切情感为核心的聆听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了较好的作用,以致启蒙教师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记忆。

(作者单位:吕梁市直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