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这样总结教学工作:同样的课程讲到三次以上就好讲了。但是山西省汾阳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高勇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讲课无止境,根本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往返重复”。高勇在给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学生授课的历程没有临床时间长,但是自从从教以来,他致力于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深深感受着“授人以渔”的乐趣。在今年课堂教学中,他创作性地加入了形成性评价,引入了问卷星软件,利用手机扫码答题。他的课上,每堂课的课前与课后均要考核,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同时对自己的课程讲授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一直以来,高勇对教师这个行业存在抵触心理。因为从小生活在教师家庭,经常看到作为教师的父母疲惫不堪,有时候嗓子沙哑了还得继续上课,甚至加班加点。而且,他从小对教师这个在三尺讲台上“简单重复”的职业有一种莫名的反感。
真正让高勇改变这一看法是在2003年。当年,他有幸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一年来被多名老师的精彩讲座折服,特别是有一位老师的讲课,寥寥几张幻灯片,在讲台上能够洋洋洒洒讲两个小时,声音洪亮,精彩而不失重点,至今让高勇记忆深刻。
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是2005年。面对讲台下近百名的学生,高勇当时忐忑与焦虑的神态至今难忘。那段时间,正好医院临床工作也比较繁忙,他只能利用工作之余和晚上空余时间熟悉课本,准备课件。经过反复修改,反复练习,他终于可以鼓起勇气走上讲台了。刚开始的日子里,他每次备好课都要面对镜子试讲,这样可以发现自己讲课时表情和手势是否适宜,有什么不合适的他随即进行调整。“当时觉得自己更像一名以模仿为主的歌手。后来一算两小时的一节课尽然花费了30多小时。但有了台下的苦练,初次上讲台取得良好的效果。”高勇回忆说。有了第一次的艰辛,后来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自如。但高勇始终坚持一点,“教学非小事”,认真准备、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2016年度高勇被山西医科大汾阳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至今临床教学10多个年头,虽然临床工作、行政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以及医院党建等工作非常繁忙,但高勇坚持每一学期为本科班讲授10个学时的课程,每次讲课前依然是花费课堂4倍以上时间来准备,在熟悉教案的同时要对课件进行修改,增加最新研究进展,对重点、难点尽量采用图片、视频或者图表形式来体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2018年,山西省汾阳医院麻醉科第一次接受本科见习生。见习的学生都这样说:在麻醉科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有压力,有成效。高勇也自豪地说:“学生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教学付出的肯定,也是我教学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