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刊特节师教

赵宏丽:青春绽放在山乡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朱宏凯

她曾在繁华都市求学,最后却在小山村驻足,她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下默默坚守,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乡村学校,她就是中阳县枝柯镇中心校教师赵宏丽。

“乡村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抱紧了的‘铁饭碗’,更是一份良心。”大学毕业后,赵宏丽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中阳县,选择了一所农村学校,从此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长期担任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度过了18个春秋。她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教学成绩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每届学生的成绩在小学学业水平测试中均能在全县获得奖项。

2000年9月,赵宏丽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不愧“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她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经常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其他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赵宏丽深知没有坚实的业务功底,没有精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这一职业。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让赵宏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教十八年来,她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地工作,忙碌地生活,始终以满腔地热情投入到工作中。2011年秋,赵宏丽去参加培训,前后将近一个月,担心耽误课程,于是将课本细细研读,采用单元教学法讲一篇带一课的方式将两个月的课程在一个月完成,并将每天该做的作业列成表格,发给学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期末考试成绩她所带的班学生仍然名列前茅。每个寒暑假对于其他教师来说都是休息的时候,而她却把每个寒暑假当做辅导后进生的重要时段,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她都会去临近的村庄,看看所教学生的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把学生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是赵宏丽培养了一个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好做法、好经验。她总是以公平的制度管理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与此同时,她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心与学生沟通。在孩子们心中,她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是亲密而又值得尊敬的朋友。直到今天,她的那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甚至结婚生子的学生们,还会在教师节发来祝福的信息。在她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缕和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