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那一年,我十九岁,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同年被分配来到吕梁山区中阳县委宣传部工作。再后来,在农村修水库,建铁路,打梯田,每月只有十元钱的生活补助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我又历任县水利局副局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直到1990年办了离休,时年我69岁高龄,从此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离休时,虽然年近古稀,但我仍然是离而不休,继续在各社会团体发挥余热。不仅担任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中阳老年》主编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而且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吕梁市老年学学会理事,经常参加这些单位组织的社会调研,巡回义诊等活动,并深入农村,厂矿,学校等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写出了有参考价值、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每逢“六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在关工委统一安排下,深入中小学校举办不同内容的讲座,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在编辑《中阳老年》的同时,我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出版个人文集,在1995年我65岁时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山城随笔》,把在报刊物上发表过的60多篇文章集中起来,编辑成册,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约有16万字。2012年,在我82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二本文集《山城走笔》,这本文集共收集了在报刊发表的文章百余篇,共25万字,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在我88岁高龄时,又出版了第三本文集《山城再笔》,这本文集又收集了70多篇文章,共17万字。
在离休以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我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为各报刊撰写文章,编辑刊物,出版文集之外,还有多篇文章获得了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一、二等奖。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还通过参加历史学会和老年学会的研讨会,到全国各地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北到新疆的喀纳斯湖,南到云南的六库,以及香港、澳门,西到青海湖,并且每到一处都要对当地的风土民情,壮丽景色予以详细的记载,并写成文章。
在进入耄耋之年以后,除了参加上述各项活动之外,我还不忘生活规律锻炼身体,因为健康是人生之本,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将一事无成。按照“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的十六字方针,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或网络新闻,早饭后开始户外活动,主要是广播体操,并且根据报刊介绍的内容,自编了一套按摩操,共五节十五个动作。每天早晚各做一次。上午为阅报和工作时间,搜集积累一些资料,写成文章,午饭后稍作休息即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晚饭后为看电视时间,到十一点左右上床休息,正因为生活规律,才得以延年益寿,儿孙满堂,活的充实潇洒,虽已年近九旬,依然身体健壮,精神愉快,下面用这首小诗作为结束语: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屈耄耋今不稀
国强民富人增寿,延年益寿何足奇
老有所养有所示,有为有戒严自律
幸福全靠共产党,晚年活在福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