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呈现出飞速进步的姿态,这种现实情况直接导致传统媒体遭受一定打击,新闻摄影记者只有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现状。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媒体背景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的优劣之处,对提升新闻摄影记者自身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给新闻摄影人员带来的优势与劣势
1、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丰富了摄影照片,传统的报纸只能呈现出黑白的图片样式,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可以用色彩丰富的图片来增加新闻的趣味性、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图片能够适当避免文字的枯燥,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感触,并能反映出新闻的部分内容,节省阅读时间。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为图片处理提供多种方式,例如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借助PS等软件完成图片合成工作,还原图片原有的模样并能借助图片对比的方式增加新闻的视觉冲击性,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在掌握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和图片处理技术后,就能有更大的机会在行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享受到更多社会价值。
2、新媒体带来的弊端。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新闻和图片的需求量增多,且对高质量图片产出的时间要求加快,这是新闻快餐阅读模式导致的结果。然而质量较高的图片需要一定的拍摄时间,而失去时效性的新闻丧失阅读热度,这就导致部分新闻在发出的时候选择采用重复的图片,难以吸引人民群众的眼光。例如前段时间谣传马航MH370坠落在柬埔寨的时候,众多新闻媒体就选择的是同一张谷歌地图所拍摄照片,重复程度高,新颖度低。不仅如此,部分媒体为了热度,以虚假照片替代,以讹传讹,误导群众,一时间谣言四起。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提高自身能力的策略
1、以时代为基础,全面发展自身实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新闻摄影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为避免人才的浪费,新闻媒体部门会适当精简团队这也就意味着实力较弱的工作人员失业的可能性提高。为避免这种情况,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在掌握良好的摄影技术后,学习图片处理的技巧。这种全面发展的措施可以提升新闻出图的时间,避免摄影与制图人员沟通不当而产生的图片处理质量较差情况,同时也使得整个新闻的排版设计更为合理。摄影记者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新闻性”后,精简人员的目的同样可以实现,双方处于一种双赢的状态。
2、以专业为根本,突出个人作品风格。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与普通人民群众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所拍摄出来的照片有更高的社会性与责任感,这种差别不仅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要求,还是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当新闻摄影记者面对一个社会性新闻问题时,普通民众选择的多为个人拍摄照片或视频,但新闻摄影人员需对当事人采访并展开后续的追踪报道,即使时间跨度较长,也要保证事件的完整性,这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性体现。除此之外,这类人员可以在拍摄的作品中呈现部分个人特点,借此反映出作品的风格。例如当代中国知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的作品就有浓厚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他拍摄的《小平,您好!》也因为这种浓厚的风格而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体现中国特点。
3、以当前的机遇为契机,把握新媒体发展。新闻所配的图片,有一定的构图方式和主次之分,当代新闻记者所需做的就是掌握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图片的关键点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当前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的主要特点为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新闻报道,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就能以媒体对图片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关图片,并协助新闻媒体建立健全专图片库,方便后续的新闻播报工作。不仅如此,把握机遇还体现在因地制宜地拍摄图片,不同地区有其固有的特点,因而图片选择需保留并发扬地方特色。这种类型图进一步保证新闻及其研究意义,值得引起当代新闻摄影记者的注意,所以工作人员在制作图片时,可以适当融入地方特色,这不仅促进个人的事业,更新媒体时代发展,对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有积极作用。
新媒体背景对摄影记者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新闻摄影记者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对新闻的敏感度、对热点的把握度,借助发散思维模式,并利用新媒体的形势,制作出更加令人民群众喜欢并满意的新闻图片,以满足新闻的要求,提升新闻整体的趣味性、观赏性与价值性。
(作者单位:吕梁市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