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在市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电视议政会上副市长李俊平访谈节录

主持人:我们请到了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李俊平副市长,请李市长介绍一下去年以来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市长:2018年是我市教育“振兴之路”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系统聚焦“三个重点”,强化“八项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良好的成绩。学前教育抓普及,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8.5%;义务教育抓均衡,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进一步加强;高中教育抓提升,校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高考考生在比2017年减少2509人的情况下,二本B类以上达线14874人,增加704人,再创历史新高。市区上学难、上学贵和公办中学教育质量低下的三大难题,正在得到有效破解,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教育扶贫工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我市田雪梅、彭雁鸣分别荣获全国百名名校长、名教师称号;我市的孝义中学、交城中学、离石区朝阳小学、汾阳市府学街小学和吕梁学院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称号。全市教育呈现出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正在日益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

主持人: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辛勤耕耘的结果。我们在这里也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下面还想请问李市长,您觉得现在我市基础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李市长:2018年我们开了一个好局,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在认识上,一些地方的领导还没有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存在投入不足、环境不优问题;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存在农村弱、城市挤的问题,高中教育存在内涵发展不足问题;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教师待遇低,教师结构性短缺和职业操守不高的问题;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体制不灵活,机制不健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市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主持人:请问李市长,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市政府下一步计划从哪些方面着手,加以应对?在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市政府有哪些总体思路和设想?

李市长:2019年是我市教育“振兴之路”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实施基础教育“四大行动计划”,努力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政府的职责是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因此,我们要坚持“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方针,主要做五件事:一是抓普及,提高公办园比例;二是抓普惠,对达标的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形式办成普惠性幼儿园,使全市普惠性覆盖率达到70%;三是抓安全,整顿规范民办园,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四是抓优质,补充幼儿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提升专业化水平;五是抓保障,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二、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抓好。2019年要重点抓好九件事:一是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二是稳定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四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五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六是做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七是消除城市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八是搞好划片免试招生入学工作;九是继续实行高中在农村初中定向招生计划。

三、实施高中优质特色行动计划。重点抓内涵发展提升,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抓普及,高中普及率要达到95%(现为94.45%);二是抓达标,达标率要达到95%,并满足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需要;三是抓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四是抓考试,组织好学业水平考试。

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提高教师待遇,做到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继续实施培训提升计划;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上就是我对下一步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想法,不妥之处,敬请市政协各位委员、群众代表和电视机前的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