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情况 讲述人:市教育局局长康二平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到2017年底,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部通过了国家的评估认定,在全省提前一年完成了任务,2018年12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吕梁样本》。
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多次到市区学校调研,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市区基础教育改革;市长王立伟多次到市区学校现场办公,听取市教育局和相关单位推进市区教育发展的具体做法,政府常务会议五次研究基础教育工作,市政府副市长李俊平10多次就市区基础教育学校规划、建设、规范招生等召集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集体研讨。
二是全面强化顶层设计。市里出台了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文件;启动了“县管校聘”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三是财政大力度投入。近五年来,“全面改薄”工程投资15.4亿元,用于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类采购;2018年预算安排1亿元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市区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发展。
四是规范办学行为。我们全面维护招生秩序,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开展师德师风提升工程。全市全部消除超大班额,9个县消除了56人以上大班额,市区学校班容量全部在55人以内。
五是提升办学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全面推广孝义经验,实施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计划,市政府拨专款1500万元,对全市高中校长、教师进行了培训,各县(市、区)加大培训力度,全市全年培训11万多人次。为提高市区公办中学教育质量,确定八所改革示范校,实行“一校一策”,收到良好效果。
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学校、校长、教师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创办人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区情况 讲述人:离石区教育局局长韩跃跃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离石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2015年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
我们重点在四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均衡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17所,学校布局得到优化,城区入学难得到缓解;实施了两期“改薄项目”,全面提升了城乡学校办学标准;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教育城域网项目,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初步形成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这几项总投入6亿多元。
二是均衡师资队伍。从2011年起,离石区作为全市试点,率先推行了教师轮岗交流,2017年推行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有效解决了师资余缺不均、岗位工作量不等的问题,促进了校际间师资的合理配置。
三是均衡生源分配。严格控制班容量,在全省率先取消了65人以上大班额;2018年建立了义务教育招生服务平台,引入电脑随机派位,强力规范招生行为,有效遏制学生无序流动,学校之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均衡优质资源。大力度实施办学模式的改革,组建江阴高中教育集团,将原第二中学与江阴高中初中部整合为离石区江阴初级中学,与江阴高中一体化管理。初中组建联合体,小学划分学区,实行“城+乡”“强+弱”结对帮扶模式,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