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了一个多月的47集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第一部)落下了帷幕。作为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部广受关注的主流电视剧,七零后的我看完后久久不愿关掉屏幕,索性又把最后一集重新看了一遍,特别是看到宋运辉独白的那段时,更是心潮起伏,对于92南巡讲话之后的第二部充满了期待。
原著作者阿耐说: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主人公宋运辉说: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假设让我用几句话来概括看完该剧后的心情,我想应该是:场景再现让人倍感亲切,人物丰满让人心生爱怜,经济发展让人心头喜悦,变革时代我们全都在线。
说实话,吸引我去看《大江大河》(第一部)的第一原因是主演王凯。当电视屏幕把《大江大河》的海报贴在最醒目的位置,主演王凯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之前看过他演的《琅琊榜》和《伪装者》,感觉王凯就是一个干干净净、很努力、很从容的实力派演员,本身散发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的书生式的不服输气质。
吸引我把《大江大河》看下去的第二缘由是电视剧呈现出来的那些真实而熟悉的场景镜头,特别是宋运辉姐姐处处护着弟弟的认真劲儿、宋运辉陪父亲喝酒时被呛、父亲听说儿女全考上大学后的担心等等,让人看了不由心酸和亲切。我本来不是一个喜欢追剧的人,没想到这一次竟不知不觉地追了,每晚迫不及待地等着,一有更新马上开看。事实证明,豆瓣评分8.9、腾讯视频评分9.6的《大江大河》果然是一部没有让我失望的好剧。
好剧中有好人品。宋运辉为人做事认真、执着,插队养猪的日子里,他趴在石头上做化学题;上大学后更是每天孜孜不倦、埋头学习,坚持读人民日报;分配工作后则每天泡在车间看系统,或者彻夜泡在图书馆研究资料,号称累不死的宋运辉;他和朋友相处真诚,和领导相处敬重,是典型的正能量。宋运萍善良、贤惠、孝敬婆婆,对爱人雷东宝的爱更变成了情感上、工作上无微不至、恰到好处的支持,有分寸、有效果,是典型的“贤内助”。而这两位的好人品和实心眼换到现在的社会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那时候的人真的是这样,大家在战战兢兢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过后,处处变得谨小慎微,宋运辉父亲长期木讷不言、不苟言笑的神情便是证明,作为一家之主,因身份问题被戴了富农帽子长期脱不掉,成了其挥之不去的困扰,也让同时代的我们看了后心领神会,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好剧中有时代潮。在剧中,宋运辉上大学了,是时代潮的一片浪花;雷东宝带领小雷家的村民联产承包,废墟中开办砖厂是时代潮在摸着石头过河;宋运辉到单位后,部里支持金州化工厂购置国际先进设备,是时代潮在乘风破浪;杨巡在街上卖馒头,虽屡屡被逐被打压,但他像“打不死的小强”,不屈不挠,一次次倔强地努力、想办法、抬头,只为了可以站着把钱赚了,有尊严地做点生意,无数个像杨巡一样的个体户在推动着时代潮勇往直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在其中,被裹挟着,踉跄前行。
观剧观人生。观看《大江大河》的过程,是同时代亲历者的我们寻找旧时记忆的过程,我们在剧中看知青在乡下吃苦养猪,看小雷家墙上更换的标语,看主人公嘴里不时蹦出的时代关键词儿,如“家庭成分”、“联产承包”、“万元户”、“永久牌自行车”等等,看农村杨主任对宋运辉无私帮助,看雷东宝耿直羞怯谈恋爱,看老猕糊使绊子,看虞山卿投机钻营,也看寻建祥留长头发标新立异,看国营厂工人优享福利,看小雷家自行车变成手扶拖拉机、变成汽车,从个个光棍到享受贷款、到收购国营电线厂,看那些摸石头的过程,看那些过河的喜悦,看先行者立在潮头回望的胜利的笑容。当然,也体验他们遭受的责难、困难、苦难,理解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执着。
对比剧中人,生逢当世,我们皆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但观剧,又让我们重温了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环境、背景,也让我们读懂了同时代人当时的处境,对当时我们可能一直似懂非懂的经历多了一些了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身处这个巨大浪潮中的水书记们肩上的责任,和他们敢于变革的精神、勇气,也提醒有幸生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的我们,当认识时代、感谢时代,当做好这个时代的在线者、参与者、推动者,以更新的姿态与这个时代一起,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