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民生

搭着春风领“工钱”

□ 梁瑜 张爱荣

春分已过,马上就是清明,天气骤然暖和,简直可以穿上单衣。杨二奎一大早就从村里来到街口,搭上了一辆客车到县城去。再有几天就月底了,开春后做工的工资还没有领呢,到厂里拿到工钱,回家给娃儿们顺路买点好吃的。

杨二奎家在中阳县武家庄乡下,他做工的那家厂,老实说就是一家建筑工队。工队的头儿五十多岁了,前几年在市里大建筑公司干,挣了不少钱,老了干脆辞职回家,在县城里自己办起了一支工程队,跟儿子一起四处揽工,给各乡镇起屋造房。工队的工人们大多是周围乡村有力气的乡下人,有活就来,无活就散,平时在家种田,农闲时工地做工,亦工亦农,也算是新一代农民工。

杨二奎到了工队院门口,才上午八点多钟,街上冷冷清清,而那院门口却挤满了等候开门的工友们。这群人中间,有许多是天刚蒙蒙亮就守候在那里了。七千元、八千元、或者一万元,他们等着领取的,是他们开年以后的劳动所得。

阳光和煦地洒下来,工友们被按次序地叫进办公室,簇红簇红的纸币发到手里了,笑容从大家脸上绽开来,走出门来,看着手里崭新的钞票,却不知先买什么为好。大街上琳琅满目,从果品、蔬菜到烧肉,买点啥呢,买多少呢?

杨二奎手里拿着钱,骄傲地挺着胸脯挤出人群。买新衣,买熟肉,这些都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现在最要紧的是享受拿着钱币的感觉。他家在边远乡村,世代务农,过去他只知道一年的生活就靠种田的收成。他也看到过县城里的人们来来往往,开汽车、骑摩托,穿着也是那样的时髦,但他觉得这都离他远得很。而现在,他攥着工钱,觉得这样的生活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改革政策暖人心,自打脱贫攻坚战以来,前年城里有了建筑工队,村上的人们农闲时到工队干活,杨二奎也跟着人家出来了。做苦力,扛重活,汗水淌得像小溪水似的,但每隔两月就能领到现金,好几千块呢,种田哪能挣到这几千块?

在春风里慢慢走着,杨二奎捏捏口袋,那里面放着刚刚拿到的工资,他心里也充满阳光,就像做了一件特别得意的事情受到夸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