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康养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已是政府惠民政策体系亟待完成的任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紧锣密鼓地出台扶持康养产业的指导意见和落地政策,令人满怀期待。
不少社会资本已瞄准康养产业,但看好这块“蛋糕”的企业家们也颇感“政策虽在文件上,落地仍不易”。的确,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虽然起步良好,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却不容忽视。
综合各方面的反映,康养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定位、整体布局、细分产业等缺乏具体的政策引导,致使干部对康养产业的认识度、支持度有限,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康养产业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产业,政策的扶持是康养产业的生命。去年,我省举办的“夏养山西·太行旅游养身体验季”,省旅发委给予“引客入晋”旅行社奖励,长治市、晋城市也出台了惠企、惠民奖励政策,以康养拉动了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宏观政策的引领,部门及地市微观政策的推动,可以说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就必须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首先,要加强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建设。完善健康产业政策法规,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和推行相关标准,明确产业扶持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建立康养领域的诚信机制。其次,要统筹协调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重视相关规划的制定与引导,加强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整合,完善大康养聚集区的发展机制,发挥民营资本的主导作用。再次,要健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完善康养产业领跑者制度,重视发展空间激励手段,鼓励相关行业加大康养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把生态环保及诚信作为康养企业准入或退出的重要指标。如此等等,只要政策先行,随时调整,就能为康养产业筑牢基础。
3月7日,住晋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将山西省列入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将山西列入“长期照护险”制度试点城市,这样的提案如果变成政策,必将为山西的康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只有大力扶持康养新产业,才能创造康养山西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