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离石区凤山街道积极探索新机制 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本报讯 对标对表,抓关键,事要解决;攻重点,维护稳定;攻难点,化解积案。这是离石区凤山街道党工委每次召开信访会议时党工委书记常提常新的一个原则。今年以来,该街道以“信访规范化提升年”为抓手,着力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研、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暨“‘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挖掘创新新经验、新做法,打造“枫桥经验”凤山版,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梳理街道信访案卷,分类处理诉求。今年以来,凤山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信访工作,梳理来自各渠道的280余件案件,形成分类清单。一是土地、强修抢建、安置补偿等问题和纠纷50余件;二是有关扫黑除恶的信访问题220多件;三是小区业主与物业的矛盾10余件。

压实首接首办责任,落实依法逐级首访。凤山街道强化初信、初访、初网,有效控制重复信访的发生,积极探索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做法,把重访率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今年,该街道更加迅速解决信访人的诉求,信访人“最多访一次”,成功解决10余件案件。辖区内一群众向信访大厅反映自己的门面房问题,街道按照“五包一”工作制度,包村领导、下乡干部等及时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对相关当事方多次思想沟通,寻求化解方式,经过多方努力,信访人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推进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加强分析研判。在“五包一”制度基础上,凤山街道对赴省进京和上级交办的重点案件由主要领导亲自包案,确保化解率不断提升。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信访热点、难点,重点任务、重点人员,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开展分析研判工作,提出合理意见。针对某村一村民对宅基地的多次上访问题,街道党工委组织村“两委”专题研究,分析研究解决对策,压实村支“两委”的责任,出台解决方案,成功化解这一矛盾。

建立律师参与制度,推动法治信访。在街道原有法律顾问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律师等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范围。针对辖区内一些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发生的有关信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矛盾尖锐、情况复杂、涉法涉诉等情况,街道信访办借力律师力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做到案件处理结果合情合理、有凭有据。律师每周一坐班信访办公室,通过法律层面、评析信访事项,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指引信访人选择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因势利导把信访人由信“访”引导到信“法”轨道上来,拓宽了信访案件解决新渠道。

健全完善信访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多元调处矛盾纠纷。今年,凤山街道联合化解信访案件3件。该街道乔家沟村赵秀珍因与该村村民任亮亮房屋产权纠纷的问题一直上访不断。街道人民调解员本着双方利益最大化,又能妥善解决问题的原则,多次找当事人核实具体诉求,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理由,设身处地为双方当事人着想,现场协调、分别谈心,信访人赵秀珍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十分满意,信访案件就此化解。

“网上”和窗口双联动,推动阳光信访。凤山街道运用网上信访平台,将上级交办的网上信访积极办理,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他们健全领导接访制度,分类处理窗口案件,依法及时办理每宗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的每件案件都有记录,有印迹,可查询。 (李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