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文涛 车宇 褚国强 李凌霄
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的蔓延对各国经济、贸易、金融、政治等方面都产生极为直接、全面和广泛的影响,贸易活动减少,需求大幅下降,供给极大冲击,金融高度动荡,宏观经济指标下滑,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市出口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更是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我们力求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从税收视角反映疫情下的出口企业情况,以期服务更高质量的吕梁对外开放,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我市出口企业整体情况
我市连续两届国际“进博会”成交额排名山西省第一,第二届进博会成交总额达1.92亿美元。2019年我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较2017年增加1.6倍,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11.5%。2020年一季度,我市进出口总额降幅较1-2月份收窄了2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降幅较1-2月份收窄了32.7个百分点。
(一)出口企业整体运行平稳
我市出口企业刚熬过2月份国内疫情暴发导致的生产“停摆”,却在3月份开始遭遇国外疫情蔓延导致的销售“休克”,4月份出口业务复苏,5月份呈回暖态势。截至4月底,我市有24户出口企业已经正常开展出口业务,申报出口退税的企业有19户,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由3月份的下降28.62%转为4月份的上升6.5%。出口退税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7.02%。总体来看,我市出口企业户数、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但剔除上年出口业务尾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还有待时日。
(二)出口贸易结构基本稳定
从外贸类型看,生产型出口企业居多。我市出口企业中,只有2户外贸型出口企业,其余均为生产型出口企业。截至4月底,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2.74%,出口退税较上年同期下降0.41% 。
从注册类型看,民营出口企业居多。全市共有国有出口企业2户,出口总额及退税额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民营出口企业27户,占吕梁出口企业户数的比重达93.1%,今年1-4月份民营出口企业出口总额及申报退税金额,分别为上年同期的145.15%和235.89%。
从企业规模看,中小微出口企业居多。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大型出口企业只有1户,中小微型企业户数占比大,但出口额较低。其中3户企业2019年出口额刚达到中型企业的标准;部分小微企业2019年出口额很小,仅达千数美元。2020年我市出口企业规模类型基本与上年一致。
从分布区域看,平川四县出口企业居多。全市出口业务主要聚集在文水、交城、孝义、汾阳四县市,今年1-4月份该四县出口企业户数占全市总出口企业户数的88%,出口总额占全市总出口总额的99.47%。离石、柳林、交口均只有一户出口企业,出口额不足十万美元;其他县今年及去年同期均没有出口业务。
(三)出口企业产品呈现多元化
我市出口企业虽然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但门类比较齐全,业务涵盖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化学化工、医药中间体、白酒饮料、肉类加工,球墨类产品制造、农副产品等行业,各行业产品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不一。
一是高新技术产品同比下降。2020年1-4月太阳能光伏组件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5.59%,出口退税较去年同期减少44.81%。
二是传统制造业产品竞争力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受人员和物流影响,在疫情中受冲击较大。如交城县某铸造有限公司对意大利一客户出口球墨铸铁井盖,2020年第一季度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92.09%。
三是农副产品出口额下降。全市出口的农副产品包括核桃、核桃仁、鲜梨、山羊肉及菌棒等,今年1-4月份,农副产品出口企业户数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减少87.5%。
四是医药用品潜力较大。疫情带来防控物资、医药产品需求的激增。如吕梁某药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中间体、非离子造影剂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占企业全部业务的30%左右。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份减少的出口额基本被内销增长拉平,企业一直满负荷运转,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二、我市出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来看,我市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较多。
随着海外疫情加剧,部分海外地区“封关封城”,国外很多公司处于停工停产状态,需求锐减,定单及询价减少,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吕梁以销定产的出口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企业主营收入、出口创汇能力下降。部分货物在国外港口出现了滞箱情况,只能在当地港口或者装卸地租赁仓库暂存,物流及仓储成本大幅增加。部分企业原定对国外客户的拜访、参观、订单、合作等因疫情取消或暂缓。部分产品下游需求疲软,原料库存积压,市场价格下跌,出口形势严峻。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政府企业组合出拳,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及时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可以联合保险、银行等部门,为外贸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出口信用保险,一旦企业遭遇买方破产、拖欠货款、拒收货物、取消订单等情况,可通过保险获得赔付,为企业加上一道安全锁。在国际海运、空运通道不畅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企业要及时调整销售区域,全球多点布局,降低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出口依存度,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稳订单抢市场,实现“西方不亮东方亮”。通过系列“组合拳”,提高企业对疫情的免疫力和对市场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要进一步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积极作用,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审批流程,缩短退税办理时间。利用电子税务局,采取线上“非接触式”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出口退税业务采取容缺办理制,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税务部门要继续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税费优惠、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精准服务出口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平稳渡过危机。在依法保护纳税人商业秘密、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运用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寻找国内潜在采购商,实现产销对接,消化积压库存,帮助企业开辟国内新市场,保产能、保订单,避免疫情过后企业被挤出全球产业链。
(三)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新型产业优势
疫情冲击下,出口企业应着眼长远,精准施策,搭乘新基建、新模式、新经济、新动能、新天地的快车,植根强大国内市场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抓住趋势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发展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持续稳增长、稳外贸、稳出口、稳就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加速新业态发展。
(四)积极融入全球合作,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外贸潜力大、竞争力强。吕梁要化危为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逆势中求增长,为吕梁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更广阔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吕梁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