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晓利
一群人围在电梯口,都心急火燎地着急自己的事,都一门心思盼望顺利搭乘。当自己庆幸挤进电梯内时,先为自己幸运而窃喜,紧接着便对竭力试图挤着进来的人暗暗不满,甚至还可能嘟囔一句“早满了,根本住不下了!”
一大伙人排队等公交,公交到来时队形自行散乱,有快步抢先的,有故意挡人的,有投机取巧的,自觉地守纪律的总是现场吃亏。当自己投币扫码站稳后,为告别等待而欣喜,同时为不断拥挤着使自己站立不稳的人而生发抱怨心,恨不得车门快点关上,挡住急着要上车的人。
这两个例证中,前一例我在梯内,后一例我在车内,我所描述的正是自身行为和心理过程。
有一天,思索这些习以为常的经历,找来找去,结论是“自私”,所有的表征统归为自私的细节。窥一斑现全貌,细节虽琐碎但包含大道理,剖析起来让人明白一些道理。
等候目标,以礼开始。大家同处于等候状态的时候,目标尚在远处,自私处于相对静态,表现得并不明显。温和地搭讪,礼节地问候,平静地对视,一切看起来轻松自然,少有不入耳的话,少有扎眼的事。以礼节和礼貌为行装,把自私包裹起来,自私没有明显反应,但实质上人人的潜意识都在等待目标出现、达到目标,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
目标出现,以争为主。资源不均,这让一部分人从小学会了“争”、爱上了“抢”,稳妥的叫争取、暴力的叫争夺,常态的叫抢先、失态的叫抢劫。目标是利益聚集点,围绕获取利益谋划千方百计,手段千锤百炼。以乘车为例,只要望到有车到来,原本平静的秩序瞬间被打破,争抢在前面是为了早点坐上,机会好的可以落座,至少免了等待之苦。固然有素养高的,但终归不甘失落,特别是因为自己的谦让而失去机会后,最后下决心要保住自己应有的入车位次,虽然不至于大张旗鼓争抢,但暗暗用力是肯定的,因为公众场合的谦让并没有人领情和赞许。这是因为,面对面、一对一之时,谦让有针对性,人们不乐意谦让被稀释分解到大圈子里。
站稳坐下,成为既得利益者,心态陡然发生变化。车内是局内,车外是局外。对于局内受益者而言,局外的争抢者属于分割利益群体,随着人增多,挤压免不了,挤得东倒西歪也是常有的事,立足自身很难有慈善心态。因为希望自己舒服地乘坐,所以希望将争取上车者排除在外,道理简单的不得了。对应在更大的利益点上,则是自私心更重,除了抵触情绪,出格的做法也难免发生。
以小见大,自私难免,自私本生命属性,弱化属性需要条件和环境作支撑。生命的个体是自己的,私下个人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自身完成,荣辱多自承,冷暖多自知,超凡脱俗毕竟少数,芸芸众生生生死死的过程无不以自私完成。你自私,我自私,自私无可厚非,关键是掌握自私的分寸和尺度太难,一不小心就越位,在自私中伤害了别人,又被别人伤害,自私的利益并没有最大化,通过抵制消解一定程度上极有可能是最小化,过度自来私去并不划算。
固然,摆脱自私不可能,但控制自私、调节自私还是可以做,从将心比心开始,让争抢的心态趋于平缓,让争抢的动作不要过激,特别是自得利益后容得下别人一样获利。
从乘车、坐电梯这一类小事开始,从改变自私的细节开始,努力做一个不是一味自私的人,努力做一个告别浅层自私的人,做的人多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会让美好更加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