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写序琐记十二

介绍人物 紧扣主题

□ 梁镇川

一般序言,不免要介绍一下所序著作的作者;如若是为人物“传记”作序,又得介绍传记的主人公。这里面就有个如何介绍的问题,既不能蹩脚地简单罗列作者的简历,使人读来索然无味;又不能重复传记的内容,使人读来有蛇足之嫌;还不能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使人读来不得要领,而必须别开生面,根据不同作者的不同特点,像素描、又像特写,用廖廖几笔,就把作者的面貌和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传记的主人公,尤其应该紧紧围绕序文主题,叙写有关内容,展开必要的议论,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为舅父王国弼的《吐真续集》作序时,开头是这样写的:

二舅父的著作《吐真续集》将要付梓出版,没想到他老人家竟邀我作序。有道是舅舅、伯伯、老先生,乃家庭、社会关系中最为敬畏的三大长者。外甥对舅爷的大作评头品足,似乎有点大不敬,妄为之。怎奈舅爷言辞恳切,甥儿恭敬不如从命,且顺便也能将我欲说、该说的话见诸文字,因而也就勉力为之了。

接着以日常所见自然写来;

第一次见到二舅父,是一九八五年他从台湾首次回乡探亲的时候。但见一位身材高条、相貌端庄、西装革履的长者,儒雅慈祥,彬彬有礼,谈吐不凡,分明一派学者风范,不禁肃然起敬。

闲笔不闲。这两段文字,不仅颇有意趣地写出了甥舅的伦理关系和作序的由头,而且只用四五十字,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侯右诚的儿女侯兆勋、侯润梅,为百岁老人写了传记《精诚所至铸丰碑》。我在序言中,是这样介绍侯右诚先生的:

他瘦骨嶙峋,身高不过五尺,体重不足百斤,几乎一风都能吹倒。眼晴是一千五百度的近视,耳朵也有点失灵,如此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腿不便行走的羸弱之躯,实实再难以胜任兴办什么实业了。然而,正是这样的九旬老人,在兴办私立五爱学校过程中,却三更不睡,鸡鸣即起,上下游说,八方奔忙,能在孝义县城神奇般地耸立起一座设备齐全,宏伟壮观的初级中学,现已培养出二百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创造了八十年代的奇迹。

序文接看赞叹道:

多么稀有罕见的高龄,何等令人惊叹的业绩!二者是如此矛盾而又反差,可二者又是那么神奇而又和谐地统一在侯老身上。

此处,序文并没有描写人物的容貌形象,而是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侯右诚的年龄、体质和他的功德、业绩对比起来叙述、议论,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而且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