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 为民 尽心履职
凭着一份热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追求投身于人大建设委的工作。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 始终牢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不变。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做创新工作的模范;带头发展与服务经济,做促进科学发展的模范;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做促进社会和谐的模范;带头依法履行职责,做扎实工作、为民负责的模范;带头关注民生,做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模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始终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充分利用联系群众密切、接触群众广泛、沟通群众方便等优势,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走访选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情、解决民忧,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作出的决定决策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事 担当 力求实效
作为建设委员会的一员,坚持把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作为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
一是勇于亮剑,敢打“主动战”。人大监督要具备“亮剑”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抓住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有效实施法律法规。吕梁市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较真、敢于碰硬,通过现场察看、问卷调查、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面突出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注重成果运用、跟踪督促整改,推动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吕梁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吕梁市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带领全市300多名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开展代表工作,拓宽代表履职平台召开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推动各县市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成,实现乡镇代表联络站全覆盖,以便于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主动作为,更好地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有效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促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坚持立法先行、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横泉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着眼挖掘传承保护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制定《碛口古镇保护条例》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古镇保护的范围不清、体制不顺、责权不明、经费不足等问题,为古镇管理拔钉清障、引领护航,是全省新授立法权地级市中首部关于古镇保护方面的法规,为我省同类立法提供了吕梁经验、吕梁样板。
三是以钉子精神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抓住问题、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先后两轮深入多个区县企事业单位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真正形成监督的压力,人大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压力转化为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的动力。
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旗帜鲜明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做到“市委战略部署在哪里,人大目标任务就定哪里”,把市委中心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作为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紧跟市委决策部署依法行权履职,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就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工作,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质量持续提高。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这样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进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投身人大的几年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意识,体会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不仅自己的素养得到了提升,在人大常委会的带领下,自己不断成长的同时,更多的是享受作为人大代表的那般“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