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任志忠是兴县转业军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他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对党忠诚老实、立场坚定、团结同志、深入群众、平易近人、生活俭朴。退休后亲自带领家人办教育、做社会公益事业,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是“庄户人家的儿子”。
任志忠从小少吃没穿,跟随父母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但他从不抱怨,打小就有志气。在他刚懂事的时候就和人讲“出去才能改变恓 惶”,他不甘心在这个穷山沟里生活一辈子。1965年,兴县武装部征兵,任志忠义无反顾报了名,当上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在11年部队军旅生涯中,任志忠先后受过多次立功受奖。退伍后转业到兴县人民法院。经过他自身努力,刻苦学习,从一个“门外汉”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审判员,法庭庭长。在法院工作三十年,其中基层法庭二十三年,直到2006年退休。回顾他所走过的道路,数十年如一日,有苦也有甜,有失也有得。但他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坚定。
退休后的任志忠看到农村幼儿“入园难、入园贵”一直困扰农村家庭的一个难题,他下决心为社会分忧,积极办学服务社会,解决农村幼儿“二难”的问题。
他的家所住的位置属于车家庄村与奥家湾村的结合点。2003年以来,先后有6个村易地搬迁到这里。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剩下小孩和老人留守。由于两个村子距离幼儿园离得都远,路途的遥远,造成接送都十分不便,路上车来车往特不安全。这也成了困扰这些家庭的一个大问题,也成了任志忠的心病。
任志忠的妻子是一位有高级职称的小学教师,自己又是名退休老干部,自家又有多余的房子,这些自然成了很好的办学硬件。
2006年,任志忠终于办起了奥家湾乡第一所农村幼儿园。刚起步时,由于没有教学用地,他就对自己家的老院子进行翻修改造,并把自己和老伴多年积攒的13万元积蓄盖了教师办公室。后来,由于农村学生少,条件远不如城里大的幼儿园,难以养活高薪聘请的教师,刚刚起步的幼儿园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向朋友、儿女借,家人多次劝他放弃,但他却说:“我办幼儿园不是为了赚钱,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太自私,要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这样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幼儿园由刚开始的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00余名。由于办学水平较好,收费低,受到了周边家长的一致好评。幼儿园步入正轨后,任志忠把目光投向了救助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几年下来,他为留守儿童减免学费3万多元,同时为村里修路、饮水等公益事业捐资8000多元。兴县县委统战部光彩事业基金会将他的幼儿园命名为“同心助教示范点”,他本人也先后被兴县老干部局、吕梁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转业军人、退休干部,变得是增长的年龄,不变的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的信仰。”任志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