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吕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CRT-D(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填补了该院此项技术的空白,标志着医院在救治重度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60岁的刘女士,被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心力衰竭已7年,反复在北京、太原等地大医院住院治疗,经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生活质量每况愈下。10月24日凌晨因突发心悸、气短就诊该院急诊科,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左心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复律等一系列抢救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刘女士经会诊后入住心血管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后显示,猝死风险很高,远期生存率低。针对病情,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薛立新、介入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向阳经过仔细讨论研究,根据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一致认为植入CRT-D(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器)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经过耐心沟通,患者及家属给予高度信任,表示愿意手术。
植入CRT-D不仅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对患者手术条件要求也高,风险特别大。术前,医务科组织心血管内科、手术麻醉科、介入科、ICU等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就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应急预案做了详细的安排。经过充分的术前告知、认真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心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实施了CRT-D植入手术,将三个电极完美植入到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左室心外膜(冠状静脉窦侧静脉),术中测试各参数良好,手术历时两小时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复查心电图提示左、右心室电机械收缩不同步状态得到纠正。目前,刘女士已康复出院。 (王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