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啥时候能回家啊?”电话一端,传来母亲的期盼。程丽华今年38岁,是岚县民觉学校的一名老师。因为父母都在离石居住,每到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关切地打来电话询问。在程丽华记忆中的过年,留存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属于80后一代人专属的记忆。
在她的记忆中,过年是很幸福的,这种幸福是作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独有的幸福。“我们这一代人不同于父母那个时代生活艰辛,饥不裹腹。每当新年到来时,我们只要是过节就会很开心,过年是最为期盼的。因为每当过年时父母会置办许多年货,有新衣服可以穿,还可以与许久未见的伙伴玩耍,最重要的是可以拜年领压岁钱。”程丽华说道。
她回忆说:“除夕夜的那顿代表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是要到奶奶家去吃的。”那时候不像现在交通那么发达,很多人家都是骑着自行车过年走亲的。在路上远远就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各式各样的窗花以及门口的一对高高的大红灯笼。“年夜饭掌勺的都是一家子里头厨艺最棒的,几个人在厨房里忙进忙出,一个“圆台面”上二三十个菜,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互送祝福,这顿饭能就着春晚和家常话题从傍晚五点吃到晚上八点。”
最让她兴奋的莫过于长辈给的压岁钱。当时的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块,每个长辈给的压岁钱只有几块,但足以让她们买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了。放压岁钱的红包都是长辈们买来红色的蜡纸亲手做的,与压岁钱一同放在红包里的还有长辈对小辈满满的祝福。
“对于我来说,当时收音机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电视节目的品类也不多。除此以外,能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少之又少。只有春晚时刻,全家才可以一起围在电视机前,忙碌一年的父母亲才能得以好好休息,被一个个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所以春晚对我来说,是全家欢乐的时光,是一个重要的过年仪式。童年时的日子过得很慢,一年年的时光,就在对春晚的翘首以盼中过去了。”程丽华感慨万千地说。
时间在慢慢流逝,我们也都在成长,虽然过年的氛围已经没有往年一样“多彩多姿”,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围坐在一起时幸福的感受。用程丽华的话说,“年味就是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时刻,大家在一起说笑,让我们体会到了过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