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向来是每个人最期盼的日子。说到过年,每一代人记忆中的样子都是不同的。
在20岁的邸佳楠的记忆中,年味儿是热闹非凡的烟火味儿,也是传承不息的文化味儿。“小时候一到腊月,感觉年味就来了,街上到处都是卖春联、画报、灯笼的。”邸佳楠回忆说,腊八节这一天,父母一大早就会去早市上买来材料,熬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当吃完这碗腊八粥,就开始为过年准备起来了。腊八节一过,我们就开始发动全家一起大扫除,扫去家里每一个角落的灰尘,让家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邸佳楠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人为过年准备吃食,这是孩子们年前最期待的环节。邸佳楠说,选一个家里人都有空闲的时间,父母会开车带着我们走遍离石的市场。在那里,父母会挑选新鲜的肉类来为吃食做准备。而我们这些孩子则会在各个零食、炒货、糖果摊前转悠。只有这个时候,父母对这些零食的“管控”才会松下来,我们可以随意挑选我们想吃的东西。买好各种材料,回到家,父母就开始做过年的吃食:炸肉丸子、炸鸡肉、炸带鱼等等。而我这个时候总会守在厨房,做好什么我就吃什么,然后因为吃太多被母亲教训。
邸佳楠笑着说,等到小年那一天,年味愈发浓郁了。家附近的体育馆里总会从那一天开始举办年货节。大大小小的棚子支了起来,里面摆满了春联、炮竹、灯笼等。商贩们鼓足了力气在里面吆喝,招揽顾客。卖炮竹的商贩在空地上燃放各种好看的烟花,被吸引了的小孩子总会向自家家长撒娇,要求买一些回去。街上熙熙攘攘,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转眼到了除夕这一天,父亲会带着弟弟给自家门口贴上新的春联,把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会带着弟弟去院子里放炮,放完一大袋炮竹,才会心满意足的去睡觉。
“对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还是收压岁钱。”邸佳楠回忆道,我们兄妹两个穿戴整齐去给长辈磕头,说上几句吉祥话,就可以得到一个大大的红包。小伙伴们还会聚在一起比较谁的压岁钱最多,然后就带着这些刚得到的压岁钱去小卖部买零食、玩具。
想起小时候的事,邸佳楠忍不住笑了。她说,近些年来,过年风俗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鞭炮不能再放了,挨家挨户拜年被手机信息拜年取代。由于疫情,远在他乡的亲人开始就地过年。但是年味依旧还在,从来没有消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