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名家

魂牵梦绕黄土情

——吕世豪组诗《黄土谣》赏读

□ 李喜平

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诗文就是自己心、志、情、行的体现。吕世豪老师,是一位诗心不老、诗兴不衰,生命之树常绿的多产诗人,他的诗意象纷呈,总把家乡的花草树木人物鸟兽,作为自己诗歌的意象,他的诗形式不断创新,无论是口语诗、微型诗,还是传统诗,虽然形式在变,可他的诗心不变,他虽暮年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诗里却越来越坦露出自己的真性情。这就是——他对故土的怀念和留恋。歌咏乡土人情,成为他诗歌的主旋律。魂牵梦绕黄土地,妙笔生花写乡愁。

《黄土谣》组诗,诗人隔空相望黄土地,是唱给黄土的相思谣,是对黄土的浓情礼赞,抒发了诗人对黄土顶礼膜拜的虔诚,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股浓郁的乡愁在血管里流淌,正是岁月不掩黄土情。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黄土为吟咏对象,通过描写和概括黄土的物性和特征,进而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和谐统一,是物性美和人性美的完美结合 。神形具备,物我情融,是这首诗的行文特色,是一个乡土诗人对黄土地、对故乡、对家乡父老恋恋不舍的情感的又一次迸发。

诗文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从最平凡最普通的黄土中生发感动、升华诗意,在平实中见真情,在温润中见骨力。

黄土是我们的物性家园。诗文首先对黄土物性进行深情描绘:

黄土的颜色是我们民族的特殊色泽。黄——“单一的黄,黄土的黄”,这种黄是一种高贵黄、典雅黄、春华秋实的黄。由此,我们联想到: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被太阳的光芒炒的金黄,似金碧辉煌的“皇宫一样”,奔腾咆哮的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气派、那气势、那色彩无不让人心生敬畏。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色彩,是源于黄土地的赏赐。因此,敬畏黄土,就是敬畏生命的本源。

黄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黄土“成熟着四季的五谷杂粮”,“将一代代庶民奶胖”,“拉拽着一哨在苦命的挣扎在逃荒的路上”,在“民以食为天”的农耕社会里,黄土养育着我们的祖祖辈辈,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父母。敬畏黄土,就是敬畏我们的祖先,敬畏我们的父母。

黄土是我们遮风避雨的场所,也是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标识。“是砖是瓦,是墙是门”,构建了广厦千万间,构建了“北国风光的万里长城”,还构建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寺庙陵墓……敬畏黄土,就是敬畏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黄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诗文对黄土的气质、精神风貌进行了浓情赞叹:“你是一条硬汉”——“不惧刀劈斧砍,不怕流血淌汗”,“不怕开肠豁肚 ,拉去埋葬”,虽历经磨难,却忠心耿耿、义无反顾的为人类服务。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正是黄土成就人类的秉性。

宽容大度——黄土,掩埋了“许许多多的肥料”,“掩埋了一茬一茬的旧人”,“掩埋了玉石和黄金”,还让“五千年的历史在黄土下过冬”,最后,“黄土把自己也埋葬了”。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正是黄土宽厚慷慨的襟怀。

公平正义——“祖祖辈辈与人类同悲共喜”,“从来不懂得厌弃穷人”,只要你善待它,则可以生金生银,既可以使人维持温饱,也可以使人出人头地、富甲一方。一视同仁、休戚与共,正是黄土善良与诚实的品德。

由物及人。这黄土具有的魅力,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吗?黄土塑造和孕育了炎黄子孙的人格精神和道德情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源远流长,才生生不息,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赞美黄土,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正是这首诗的诗心与匠心独运之处。

吕世豪用平凡而普通的黄土作为诗歌意象,并追求超越的意境与升华的情思:黄土及黄土地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成长的摇篮、灵魂的根基、生命的归途。怀念黄土,是黄土地子孙的心理抚慰和精神寄托,对黄土的热爱、对人情的认同、对自然的敬畏,是吕世豪真实心怀的写照。

诗文情感深沉,诗意缠绵,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们读诗,无不被诗文的真情所打动、所感染,不由得心潮彭拜,思绪万千:仿佛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艰苦劳作的身影,看到“黄橙橙的谷穗好似狼尾巴”的丰收景象,听到“你在梁头我在沟,心事对了就招招手”的黄土地兄妹的热情奔放的歌声……就是这方土地,就是这方人,“谁人不起故园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吕世豪的生活中 ,有诗、有故乡、有一抹温情,和幸福时光相伴,一定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酿成人生最美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