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会上,佛拈花,众皆默然,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一
我想,有一段时间,我一定是忘记了。
忘记了,有的时候也许更好。不好的是,我知道自己忘记了。这就十分的令人心生牵挂,如风中的尘,荡漾不止。
庄周先生说,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佛祖也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此想来,生命本就无可捉摸,没有什么能长存不逝,自然就无所谓忘记与否了。
可是,那过去的许多音容笑貌,顾盼之间,竟如前生约定,今生岂能如此轻易,尽皆遗忘?
诗云:十指之间,阳光灿烂;昨日今日,细雨霏霏……
二
很久以来,我在想一个问题:除了虚空,生活的过程还能证明什么??
实际上,虚空可能是唯一的真相。往热闹点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今也不过是字里行间的一点点余韵;往小点说,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或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也不过是情绪上的一点点波动或臆想。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不如一株草。一株草,只要有丁点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就可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过程,并且愉快地享受这个过程,没有抗拒、彷徨和恐惧,有的只是感恩、享受和满足。我们却正好相反!
可是,本来虚空无一物。这种种情绪,又从何来?
三
生命的本质是感受,感观和心灵上的不同感受。死亡是什么?其实就是什么都感受不到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都凝固了、没有变化了。
对于肉体来说,每一次的睡眠,就是一次短暂的死亡,醒来,便已重生。如此,须臾之间,生死变易,直至大限到来,永归寂静。
心灵,却在上帝眷顾之下,诞生之初,就如宇宙般浩淼,能否自由自在地飞翔,却有赖于其自身的选择。但是它的主人却大多数固守在最隐秘的角落,令这拥有无限可能的心灵,只享受了一点点诞生的喜悦,便已沉沉入睡。自然,它错过了置身伊甸园的机会,无从体验无上的美和幸福。
所以,一个事实是,许多人方生方死,与蜉蝣无异,只有少数人,是真正来过,活过,微笑过,哀伤过。
四
我们拥有的终要失去。
我伸出手,让阳光铺满手心。可它只停留瞬间,就要远走。我慌忙合起掌来,想把它留住。结果它走得更快,连一丝都没有留下。
可是即便留住了,又能如何。被我手掌隔断的,已非阳光。我想拥有它,结果连那一瞬的彼此拥有都失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粒尘埃,在无边的宇宙中漂浮,孤独而无定。偶尔我们会遇到一起,可是弹指之间,就远远分开,离得更远。我们丝毫不能自主,但却始终以为可以掌控一切。
五
以前,一位个子高大的人站在大河边,望着滔滔而去的河水,不无伤感地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好多人都说,他是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其实,时光是凝固的,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诞生也没有消亡。所以我知道,他真正感慨的是:美好东西的无可捉摸和无从把握。
越美的镜像,越是在瞬间消失;越不舍的东西,越是在最早的时候失去。不经意间,我们的希望、梦想以及快乐安详,俱成往事,徒留寂寞,浸入骨髓。
六
日子总是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冷静,精确,不容置疑;昨天、今天、明天,日日不同。但我知道,日子只是一个,来来去去,从来没有变化。他们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微笑,满是嘲讽,偶尔还有怜悯。我们在这固定不变的来去之间,拥有一切,然后很快失去;在他们嘲讽的微笑中,我们得意、狂欢、唯我独尊,却不能持久;在他们的怜悯之中,我们很快地老去,很快地失去一切。他们不给我们任何东西,反而任由那寂寞如影子般侵占了我们的所有。
七
且尽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