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断发展,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宣传要做到及时跟进社会发展重点和时代热点,传播好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反映群众所关注的事,挖掘群众身边的故事,创作出使群众产生共鸣的、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写出接地气的、能够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新闻,需不断增强“四力”。
一、练好脑力,让新闻有立场
凡事预则立。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记者,要让自己的新闻作品有深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就要着重练好脑力。
因此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突出新闻的政治情操和博大视野。例如在当前诸多疫情报道中,笔锋不宜仅仅局限于一事一节的描述,而应突出围绕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同舟共济展开,彰显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人民的团结奋斗,从而达到鼓舞士气、聚民心、强信心的作用。
二、练好脚力,让新闻接地气
脚力为“四力”之首。基层是新闻富矿,新闻工作者只有眼往下看,脚往下跑,走进新闻第一现场,才能体验其中情感,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写出具有感动力、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相关个人事迹时,必须保持对第一手资料的坚持,能够亲力亲为走入新闻现场,长期扎根、行走于基层,零距离观察基层人物的血肉情感。不惧劳苦,不惧危险,是每一个记者必备的素养。
三、练好笔力,让新闻有温度
练就笔力千钧,下笔如出锦绣。练好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制胜之道。增强笔力,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心中要有好思想,胸中有大格局,手中有好笔风,作品中有好文采。写出好的作品,来影响群众,引发共鸣,其中要义在于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应重视“小事小情”的力量。
在撰写与个人相关的事迹报道时,新闻记者笔下的每一个细节当能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这一人物的生平经历、所思所盼,彰显其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使文字能够与大众产生广泛的共鸣。
四、练好眼力,让新闻有故事
发现新闻、深入思考、发散思维是每个记者应有的职业素养。所谓新闻素材的发掘和新闻报道的撰写,在于记者自身能够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善于发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等,培养自己发现“新闻主题”的眼力。
新闻记者在第一现场时,不应局限于宏观的视角,也要注意捕捉每一个画面细节,将细节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动人情感、矛盾冲突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形成多层次的、富有感染力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写出接地气的新闻,“四力”缺一不可。记者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身体力行走进新闻现场,精准把握新闻信息的本质,提高新闻写作的能力,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吕梁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