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民主与法治·44期

从乡村治理角度浅谈人大代表职能

□ 杜龙斌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层人大代表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基石和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基层“领头雁”,激发自身履职能力,用心诠释代表担当,为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贡献力量。

一、坚持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全过程民主

基层人大代表,始终站在联系群众的“第一线”,从选举到履职应充分贯彻落实全方位、全过程民主。应时刻将群众放在心中,耐心听取民意收集民情,致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把履行代表职责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实实在在了解村情民意,真真实实记录群众反映的所求、所盼、所需,扎扎实实抓好巩固衔接乡村振兴、全民反诈、疫情防控、疫苗接种、防范溺水等工作,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将人大与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作用发挥出最大效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基层人大代表内部应团结各领域、各党派、各族各界优秀人士发挥在界别群众的代表作用,通过提出提案、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对基层治理方针、农村建设各领域重要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提出意见建议。

二、坚持在全面乡村治理过程中履行依法监督职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党中央推进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人大代表中的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和农民工代表人数均有所增加。优化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议事程序。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支持人大履行监督职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因此,基层人大代表应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指引下,以广大群众的名义自下而上进行监督,发展和完善建立在群众利益关切和知情基础上的权力监督机制,形成有效防治基层腐败的“农村办法”。

三、坚持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全方位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以不断适应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加强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宣传和彰显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要以乡村治理为契机,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强化责任担当,在为民解难、助企纾困,推动政府工作,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争做代言人、宣传员和排头兵。

地方人大代表机关可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基层人大代表强化政治自觉、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担当作为、创新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