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大东沟之行

□ 雒小平

大东沟位于吕梁市区东北约40公里,为离石区近年新开发的旅游线路。景区毗邻千年水库和千年景区,是新兴的市内外户外旅游爱好者的理想打卡地。

一 山水之美

进入大东沟,满眼森林连片,芳草匝地,山峰高耸,泉水流淌,一种古朴而原始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

大东沟的山,是那种既有陡峭又有舒缓的山,因而虽有山的高耸入云,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惊险恐惧;大东沟的森林,也是那种既有茂密又有疏朗的森林,因而虽有森林的荫翳蔽日,又不至于让人感到阴森可怕。置身此地,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种走近家山一般的亲切和温暖。

大东沟山泉处处,水流丰沛。大的泉水有如小河一样哗哗流淌,小的泉流随处可见,漫过草地,淙淙作响。有人说,山是地的脊梁,而水则是山的灵魂。这话说得太对了。

抬头仰望,山坡林间隐约可见积雪点点;俯身脚下,山泉闪闪,涧水滔滔。清新的山景,清澈的山泉,以及纯自然、原生态的环境,不觉将随身的市井喧哗与烦躁洗涤一空。时近五月,依然感觉冷风嗖嗖,我想,到了盛夏酷暑季节,这里一定是一片清凉世界,成为人们避暑消夏的绝好去处。

山水畔,树林边,有区音乐家协会和钢琴家协会的会员,在激情演奏、倾情演唱为游客助兴。歌声和着泉声,琴音伴着鸟鸣,在山水之间环绕,让游人不能不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假若你是和家人、朋友或情侣一起游玩,此时也许会有更深的人生感触。

二 师生之情

游览途中,遇到东关小学的师生们正在搞研习活动。

或许是一辈子当老师的缘故,看到老师和学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之感,于是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看孩子们有的扮作古人,吟诗作赋;有的击鼓起舞,抚琴浅唱;有的临溪挥毫,写景作画;有的捡来松果制作风铃,有的拿着卡片介绍植物知识……个个有板有眼,人人神情专注。

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走进了纯真,走进了快乐。看到有人关注,孩子们表现得更用心、更认真。有过做老师经历的人都知道,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赞赏,“赞赏”在教育中有着微妙而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一个不经意的赞赏,也许明天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尽可能地走近孩子们,或俯下身子,给一个关注,或竖起拇指给一个鼓励,或举起手机拍照记录。

途中还巧遇自己教过的不少学生,如今他们有的也当上了老师,有的当上了政府的公务员,有的成了银行的部门经理,有的还坐上了“局长”的交椅……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学生有了出息。因而,我的游历又增添了一份料想不到的开心和快乐。看到学生纷纷称呼“恩师”,簇拥着合影留念,令同行的“贤弟”晓利那个“羡慕嫉妒恨”啊。在人们的意念里,似乎“发迹”“富贵”才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可是,正如耕夫之于五谷飘香,园丁之于满园芬芳,幼苗长成参天栋梁……除了老师,谁还能有这种人生的成就感呢!

三 农家之味

从大东沟出来,正值午饭时分,方觉腹中辘辘如鼓,于是随众人走进千年村“永明小院”就餐。

这是一家农家饭店,来此就餐的游客一拨未走一拨又至。因为五一期间游人众多,主人只能准备蒸馍、油糕和烩菜。不想,这饭菜正合我的口味。

我小时候,油糕烩菜是我的最爱,也是乡下人只有在过年、过生日或赶事宴时才能够吃上的美味。那时做红白事宴,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只能尽其所有准备一顿油糕烩菜。乡下人管赶事宴叫“吃汤水”,记得当时没有饭桌,一人一个大海碗,舀一碗烩菜夹几个油糕放在上面,靠着墙脚圪蹴下来或搬半块砖头坐下,那个吃得喷喷香真是无法形容。为了吃一顿汤水,孩子们是心心念念,即使请假误了课,也舍不得误了吃汤水。

不知是饿了的原因,还是众人吃哄饭热闹,油糕一端上来人们就迫不及待举起筷子,等烩菜上来三四个油糕已经下肚。我也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阵狼吞虎咽。糕足菜饱,仔细回味,我不仅大饱了口福,也重新找回了小时候吃“汤水”的氛围。

大东沟之旅圆满结束,倘要我说说此行的感受,游览途中我已脱口而出重复过多回:“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一千多年来被当作了忘本的“经典”饱经嘲讽,可我今天却理解了这其实是颇具真性情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