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 闫佩玉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早在“五·一”前夕,熟人见面总在聊起一个话题:“五·一”假期去哪里游玩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认知的转变,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或远或近,总要出去走走看看。

离石区委、区政府立足当地,高瞻远瞩,紧锣密鼓,适时举行了“五·一”大东沟露营文化节。我们文联借此东风,邀约了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民间艺术协会的艺术家们,奔赴大东沟开展采风活动。

车子驶离市区,朝着信义方向前行,高楼大厦渐渐远去,喧嚣的城市已无踪影。渐渐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的田间地头,悠闲觅食的牛儿踱着方步从容的从你车前走过,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近处的森林葱郁幽深,枝繁叶茂。身边的草地碧草如茵,芳草萋萋。不知名的野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好客的蝴蝶盛情围绕,翩翩起舞。天空中无法解读的鸟语时时飘来,欣喜不已。回归大自然的舒畅顷刻间扑面而来。

在露营地的沟口,一条古朴的步道自然的从森林深处延伸出来,我们开始徒步进入大东沟。

人们悠闲信步的走着,谈着,拍着照,孩子们跳跃着,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像被放野的羚羊。置身于这原始森林中,贪婪的吮吸着这天然氧吧甜甜的空气。古树参天,一片绿洲,层层叠叠,舒心凉爽。从树叶的间隙钻进来的阳光暖暖洋洋。倘若能给这些花草树木挂个牌牌,做个简要的介绍,真不失为一个研学的好去处。

惊喜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走着走着,一片一片满是石头的世界突然出现在眼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林林立立的蹲在那里,上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煞是好看。我们的画家、摄影家们如获至宝,欣喜的拿起画笔、相机,忙碌着、记录着。

驻足良久,思绪开始游离。想起小时候,时常跟着长辈们,挎着篮子,挑着担子,下到河里洗衣洗澡。平整一点的石头搬来当做搓衣板,再平一点的石头移来当做凳子,然后坐在石凳上,双脚伸进水里,任由河水慢慢的流动着、抚摸着。不用加水,不用排水,就着清清的水流就这样搓着、洗着。大人们一边洗着,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的事,孩子们一会儿跳进水里,一会儿跑向沙滩……洗好的衣物自然的铺开晾在河滩那一片片的大石头上,阳光晒着,风儿吹着,我们在河里玩着。不一会儿,衣物尽数晒干,就可收衣回家了。今又见石头,仿佛老友重逢,格外亲切,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在我们行进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清清爽爽爽的声音一直陪伴着你,那就是旁边潺潺的小河。说是小河,他却清澈见底,不急不缓。说是小溪,他却流出了小河的哗哗声。在它的旁边行走,心也跟着轻快流动,年轻了许多,活力了许多。整个大东沟,河边的游人是最多的,尤其是孩子们,这里仿佛是他们的天堂,他们肆无忌惮的笑着、闹着,那与河水嬉戏的快乐深深地吸引着大人们,同伴说,多好啊!下次我也一定带把水枪来。

人在画中游,心在景中走。累了,随便一处木墩、青石上席地而坐,初夏的阳光从浓密的树缝间倾泻下来,暖暖的照在身上脸上,好不惬意。忽闻远处飘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左手一指骨脊山,右手一指宝峰山.......”,虽然是被改了歌词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但此时却也真的很应景,我们徒步的大东沟,不就是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吗。

处处皆风景,步步有故事。坐下来谈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大东沟,关于它的自然,关于它的人文历史,关于它的未来发展.......于是,同行的博学的同伴,便为我们普及了一下这里的人文历史:有我们抬头就可看到的被誉为吕梁地标的古脊山,有华北第二大草原西华镇草甸,有古代仰韶文化遗址,有刘渊屯兵的藏兵洞,有孝文帝行军途经的马跑神泉,还有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的传说故事......顿觉自己的孤陋寡闻,不禁羞愧汗颜,生为故乡人,却不知故乡事,向往着外面的诗和远方,才明白最好的原来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