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见证时代,他们在路上记者节特别报道

十年留痕,在笔尖也在心间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深秋的清晨5点多,整个城市还在夜的环抱中,环卫工人薛小娥已经在路上扫了一个多小时。寒露一过,石楼县灵泉镇车家坡村迎来了谷子大丰收,抢收谷子的谷农们不再是挥舞着镰刀在地里忙碌,而是开着大型拖拉机热火朝天的投入到收割现场中。大家只盼着未来一周是晴朗的好天气,顺利地晾晒好刚收获的谷穗。

正是因为记者这份职业,让我得以有机会走近他们身边,用自己的笔描写他们,用镜头记录他们。正是在这样细微的记录中,不知不觉,我成为记者已经有十个年头。

当记者这十年,我到过吕梁最偏远的山村,从碎石子路、烂泥巴路到柏油大路、“四好”公路,我见证了大山深处通了车,亲眼目睹了吕梁大地上重点项目火如荼的建设,吕梁山护工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走出大山,干部群众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接续奋斗……

感谢这份职业,让我结识了很多人,有走路很快说话很快的村委书记,有离开繁华都市扎根山区的博士,有脸庞晒得黑黝黝的农民……通过这份职业,我看到了更多的善与爱、拼搏与追求:受灾之后第一时间去救援的消防官兵,组织购买农产品的机关干部,无私捐钱捐物的企业家,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的村医……这更是吕梁儿女对“吕梁精神”新时代的回响。

岁月之河淙淙汩汩,奔涌不息,许多鲜活的新闻正在发生,而我去探寻去记录的故事也不会暂停,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讲好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