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借此吉日,《读书》开栏。
我一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读书,或者说,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如同精神进食。人少一顿饭,必定饿得慌,精神亦如此。清代萧抡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倘若认真读书,那便是另一番光景,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个读书,可不是像上学一般的读书。上学读书,必须背诵如流、强记要点、做题应试。既不得已而为之,想必也视为畏途,难免心生畏难之心,体验不到读书的妙处。其实,想想也是。一日三餐虽好,倘若餐餐要分析记录、做题考试,定然是件苦差事了。
出自爱好的读书,当然不是苦差事。非但不苦,而且是人生一大享受,是生命的重要一环。书之于人的精神,如同食物之于身体,阳光之于万物,不可或缺。书海浩瀚无垠,想读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当然,也无需有这样的执念。正如吃饭,常能饱腹即可,岂能吃遍所有?而且,也无需顿顿山珍海味、龙肝凤髓。实际上,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似乎更能长久。
一本书就像一个人,本本不一样。有些书,常读常新,值得精研细读;有些书,随手浏览,已足矣;有些书,看过笑过哭过,开心就好。有些书,无论怎么读,都差不了;有些书,基本就是垃圾,多看一眼都是对自己的虐待。读多了,难免会沾染垃圾气,千万莫读。同样的书,不同的人读,结果自也不同。有的人读了,便“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的人读了,成了书呆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也是要讲究缘法的。同一本书,有人爱不释手,有人弃如敝履。这个其实无妨,换一本就是了。天下书那么多,总会有合心意的。慢慢去读,迟早遇到属于自己的书。虽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一定会遇到的。
我在此贸然讲读书之法,其实,读书哪有一定之法。比如,这期《读书》,够梅的读法,谓之“叼零食”;雅妮的读法,“随意读,随时读”。再看看古人,于谦方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王贞白认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李清照悠闲一些:“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当然,如我这等慵懒之辈,更喜欢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次读到此,总忍不住鼓掌赞叹,深以为然。
杂七杂八说几句,权当为《读书》开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