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刊

携书而行

□ 温宇晗

读书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书中可以尽情领略作者的思想智慧,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养分,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古寒窗苦读就是一种优秀品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无数勤奋读书的典故,有西汉匡衡“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有东晋车胤在夏天的夜晚“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有汉朝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下,读书已经无需囿于形式、种类。无论是闲情雅致时,还是忙里偷闲时,无论是路边的长椅,还是郊外的田野,只要捧起书,便是一方别处风景。

曾经有人把读书比作吃饭,饭看似吃完就没有了,但是一顿不吃饿得慌,吃过的饭菜在身体内会转化为营养,最终凝聚成人的骨血。读书也是一样,人们可能也记不清自己读过多少本书、都是什么种类的,但书籍的力量是无形的,它能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摆脱身体和精神的束缚,带来心灵的宁静、人生的智慧。

读书和吃饭一样,是一种生活习惯。对我而言,读书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读书的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了每天必须要补充的精神食粮。在书中,我见识到了不同的风景,看到了人生百态,更在书中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从记事起,我便沉迷于故事书,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到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那时的我常常沉浸在故事中,仿佛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历险,奇妙的故事唤醒了我对书外世界的好奇。

慢慢我开始接触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像四大名著、《呐喊》《城南旧事》《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经常连蒙带猜地把一本书看完,读完后能大概说出故事情节,书中体现的精神也能总结出一二。

真正体会到遨游书海的乐趣,是在大学的图书馆。我经常穿梭于书架间,扫视着想要看的书籍。哲学、科学、文学、经济、历史、网络小说……只要在图书馆里看到感兴趣的书,我都会随手抽出来翻阅,在书中,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有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思念,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书籍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我在其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宝藏,最宝贵的就是教会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小说名著字太多,读起来费时费力,殊不知这往往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动写照或是一个世代的沧海变迁,通过普普通通的几页纸拼凑起来的书,便可以“窥探”人的一生,辛酸苦辣,嬉笑怒骂尽显其中。在细心研读的过程中,或击节赞叹,或感同身受,或心领神会。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究竟怎样让人进步?答案就在书中,就在读书时的思考和抉择中。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让我懂得一个人的处境愈是艰难,就愈要读书。他在高中毕业后,经历过无数次的磨难,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是直面苦难,以自然、平和、上进的态度奋斗,用非凡的勇气和超强的毅力去打拼不平凡的人生。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或许在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躺平”,稍有不顺便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殊不知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找到自救的方法。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主人公阿廖沙从小便受尽了各种苦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他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有慈祥的外祖母,还有正直的厨师斯穆雷伊,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阿廖沙的童年过往,在以后的岁月中,植根于心底的善良和坚忍支持着阿廖沙不甘于苦难、勇往直前。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翻开书本,犹如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轻轻地推开它,异彩纷呈的奇妙世界映入眼帘,无数人的平凡与不平凡跃然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