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刘丽丽 让面塑技艺薪火传承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刘丽丽把岚县面塑带到直播间。

灵巧的手指在各色面团间翻飞,一把小竹刀随着匠人的手指辗转腾挪,顷刻之间,五颜六色的面团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边红脸长须的关羽横刀立马,那边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衣袂飘飘。这门神奇的手艺叫作“面塑”。

在岚县,“面塑”这门民间传统技艺可谓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发展,岚县面塑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踏入了高雅艺术殿堂。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背后,是非遗传承人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与热爱,这一点,岚城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丽丽深有体会。

刘丽丽出生在岚县古镇,家中祖辈都是做面塑的好手,从小耳濡目染让她对面塑艺术情有独钟。“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看到家里大人做面塑,也想跟着学。”在母亲的教导下,她熟练地掌握了传统面塑的制作技艺。

作为岚城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第六代家族传承人,刘丽丽不但对制作岚县传统面塑的技法日益精湛,而且在保留原有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民俗文化特点,为面塑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每一件作品都花费不少心血,每一件作品都有灵魂。”经过多年的努力,刘丽丽的面塑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新时代守护技艺的传承者,刘丽丽常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她通过开展“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面塑技艺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向学生展示、传教相关面塑技艺,让面塑技艺在校园普及化。她还通过线下授课,线上教学,带出了一批“指尖”上的巧娘,使农村妇女有了一技之长。

暑假期间,刘丽丽还在自己的面塑坊开设了面塑教学班,免费教周围的学生和群众做面塑。她说,希望更多人通过面塑工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身为面塑传承人的责任担当。

在传承保护的道路上,刘丽丽坚守技艺,守正创新,培育后人,她的作品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载入“一带一路世界邮票纪念珍藏册”,刘丽丽被吕梁市评为“吕梁市巾帼脱贫致富带头人”。正如她所说,面塑技艺一代传一代。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面塑手艺传承下去,让岚县面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