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班子稳带来风俗好

——来自方山县积翠镇孔家庄村的调研

□ 李小明

方山县积翠镇孔家庄村2020年由孔家庄和卧龙潭两个村合并而成,户籍人口318户806人,在村人口120户300人左右。

孔家庄单列为行政村时,一直在婚丧等事宜上比附近村节俭,2021年8月,吕梁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孔家庄更是率先垂范,卧龙潭也迎头赶上。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暗访时,给予肯定。2022年年初,孔家庄村被命名为吕梁市首批“移风易俗示范村”。

孔家庄从单独的行政村到后来吸纳卧龙潭,是如何保持多年先进的呢?2022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2024年5月29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电话了解、查阅权威媒体报道、查看书籍、资料等方式,对原任和现任村干部、村民、驻村工作队员、镇干部、县新闻工作者、县分管领导进行访问。

孔家庄村村民高国喜是一位退伍伤残军人,经常为村民宣讲党的政策。他认为,班子稳定是该村村风好的根本原因。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几名新旧村干部的认可。班子稳定说明班子成员过得硬、党风好,班子得到党员和群众的认可;以此递推,班子成员过得硬、党风好,村民自然跟上过得硬,民风自然也好。

高保玉今年71岁,21岁任孔家庄支部书记,2014年61岁时才卸任,整整干了40年。他在任期间,把自己比作“父母官”,认真执行政策,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号召力很强,他和村班子及村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特别是该村党支部连续八年被评为市级五星级党支部,他因此在2014年卸任后,到镇政府工作,终生享受事业人员待遇。

高保玉在任期间,村里70%人的亲事他是参与者,90%的红白事宴他是总管。他提倡结婚彩礼重意义,孝敬老人重生前,宴席量力而为,重在仪式感。2009年,该村就有了红白理事厅,95%村民在村里做事宴,高保玉自己的孩子婚嫁事宴也在村里做。个别村民说人穷要有穷志气,想把事宴标准提高一点,他亲自劝说,按普通标准办理,不让上鸡腿、肘子等。

高保玉不仅把孔家庄村管理得政通人和,而且还勇挑其他村的主干。相邻的卧龙潭村很多党员当过支书,但任期不到就都下台。2006年,镇领导亲自找高保玉,让他临危受命,代管该村,在紧接着的换届时,他又被选为卧龙潭村支部书记,任职3年,卧龙潭村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高保玉卸任后,村主任薛军当选支书,连任到现在。2021年换届时,孔家庄是全省第一个完成换届工作的。薛军认为老支书给他打下了好基础。他当支书后一头扎在村子里,一心琢磨村里的事,在基层组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建设、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家庄村党支部连续10年被授予市级“五个好”农村党支部荣誉,2021年6月,孔家庄村党总支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薛军被选为两届市人大代表,还是第四届吕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前些年,孔家庄村外出务工挣了钱的群众多起来,一些人喜欢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抬头,有的群众本来没有多少钱,为了面子也盲目跟从,甚至负债办酒席,给自己家庭和亲友带来了经济负担。

2021年8月吕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孔家庄村立即在全市第一家开展工作,完成了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的通知》任务,即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并在“一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约”,即建立移风易俗村规民约。2022年,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以后,该村提出了“13335”工作法,其中“33”即实现“三强三好”,其中“一强一好”为党建强村风好,“35”即“三五工作矩阵”,其中“一个五”为做好“馨心孝善”理事会、爱心超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五件实事”,全面推进移风易俗。

孔家庄村制定村规民约《三字经》,通过悬挂画图、大喇叭广播和村微信群推送,破除村民婚丧嫁娶中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人数规模、礼金标准、奖惩办法等,组织大家签字承诺,遵章执行;在省教育厅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指导下,孔家庄村建立了爱心超市,把移风易俗内容融入积分考核中,激励大家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挣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在落实移风易俗工作中,党总支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一人包5户,党员一人包2户,党总支全程跟踪监督。党员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动小部分,带动大部分。

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也是孔家庄村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的手段之一。2021年,借村“两委”换届之机,村党总支对全村党员干部作出了硬性要求,对违反移风易俗的党员干部实行“一次否决”,创新建立了党员档案,每人一档,凡赴宴的党员干部上礼不超100元,亲属间不超200元,对不按规定执行的党员干部发现一次处理一次,只要有一次违反就取消其在村里正常享受的所有福利和待遇,发现有三次以上的交由镇党委严肃处理。

赵彬崇今年62岁,一贯表现良好,这些年外出做生意,住在吕梁市离石区。今年5月,他为同样做生意的儿子办婚宴,请薛军和高保玉为他当总管。薛军和高保玉向他说:“你虽然挣了钱,在城市摆婚宴,但还是要按村里的规矩办。”赵彬崇欣然接受,举行了一个文明的婚宴。

在党总支引领、党员干部带头下,孔家庄村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特别是中下等收入群众更加欢迎,原来爱面子想攀比,现在正好有个由头,不丢人反倒光荣。

王候平是全村第一个按新的移风易俗规定做事宴的村民。2021年冬天,他嫁女儿时,积极响应婚事新办的号召,彩礼收了8800元,酒席办了13桌,年底村里给他奖励了爱心超市积分100分。他高兴地说:“以前人们做事宴讲究排场好面子,铺张浪费太严重,现在搞移风易俗,不仅能节省许多开支,村干部全程参与,咱普通老百姓脸上还有面子。”

孔家庄村不仅红白事风俗节俭,其他事风气也优良,家里婆媳关系好,邻里没有生事打架的,村民没有群访的,整个村风民风优良,是有名的好村子,外面的女孩愿意嫁到该村,该村的女孩出嫁不索取重礼。

该村党总支书记薛军说:“移风易俗搞得好主要是该村民风好,党组织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不管是班子稳带动了风俗好,还是风俗好玉成了班子稳,其正反向推理都能成立,这更证明了班子稳在于党风好,党风好带动了民风好、风俗好,所以,孔家庄的经验值得其他村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