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假期实习要走“实”

□ 崔舒茗

悠长夏日,暑热炎炎,大学生们纷纷走上实习岗位,在实践中淬炼自我。假期实习是大学生真正意义上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一次探索与尝试,是青年学子成长蜕变的催化剂。

对大学生而言,假期实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专业学习走向实操训练,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渐提高;能够增长社会阅历,而且观察力、执行力、思考力、行动力得到全方位锻炼与提升。假期实习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为最大限度保证实习效果,很多高校将假期实习作为学生期末成绩或毕业的“必修学分项”等量化考核的标准之一,但由于实习单位以及岗位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实习工作量并非皆可物化,实习成果也难以完全进行标准化衡量,这为考核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涉及到成绩评定,难免存在竞争。许多同学因此负重前行,陷入实习焦虑的困境,甚至紧盯物化成果而忽略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原本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实习活动效果欠佳。

如何让实习真正走“实”?首先,作为实习主体的大学生应珍惜实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各项任务当中;二要理性认识相关考核,明确实习的目的是在岗位上真正得到锻炼,避免落入唯分数论的圈套。学校应充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在成绩评定方面,出具考核细则,同时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既达成对学生的有效督促,也让假期实习回归原初的本质。用人单位应搭建好学生实践的“试炼场”,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实习生制度,增强实习内容的专业性、丰富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干货”、学有所用。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假期实习生态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