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让上门维修无忧

□ 肖继旺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水管漏水、马桶堵塞、家电失灵等问题。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坐等维修师傅上门,消费者本想着方便省事,却可能在结账时被收取高额费用,材料费、上门费、人工修理费……名目繁多且要价不菲的维修费用让消费者频频“踩雷”,如何整治维修乱象,成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客观地说,上门维修的种类多,不同维修项目出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情况多变复杂,维修师傅的个人能力、选用的维修方式、材料也各不相同,所以收费难有固定标准。但标准不统一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收费。

以笔者最近的经历为例,在某平台下单后,平台根据住址派单,维修师傅自主接单,在维修中的短短几个小时,内部竟多次换工,侧面反映出行业的无序和低门槛。此外,独居人士担忧上门后起冲突的安全问题,监管难度大、存在较大盲区,消费者缺乏留证投诉意识等等原因,都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吃了哑巴亏。

在笔者看来,破除维修服务痛点,服务平台应当当好“把关人”的角色。加强对入驻商家关于经营模式、资历认证、用户评价和售后流程等方面的评估和审核,及时清退不合格商家。尤其在收费方面,虽然维修没有统一标准,但可以划定恰当合理的收费区间供维修双方参考,通过透明的价格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当然,监管部门也需“亮剑”,形成合力,加大对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将相关平台纳入依法监管的范畴,做到从源头加强监管。

上门维修看起来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涉及人们住房、烹饪、娱乐等方方面面,只有价格合理透明、售后安心无忧、市场规范运行,才能真正为消费者解忧,维修行业也才能真正发展壮大。